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躲藏 遣返 失踪:加拿大的朝鲜脱北者 /

躲藏 遣返 失踪:加拿大的朝鲜脱北者

朝鲜中央通讯社10月14日发文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参观了一处新建的科学家住宅小区,这是自他“消失”40多天来的首次露面。在这40多天里,媒体和民众浮想联翩,曾有媒体猜测朝鲜可能发生了政变,也有分析家说朝鲜领导人消失是刻意安排的政治策略。大家纷纷关心“金正恩去哪儿了?”各国记者和新闻媒体闻声而动,甚至有记者不惜假造新闻以博出位。因为只要有“金正恩”的最新消息,点击率和发行量就一路飙升,就能稳稳地占据新闻头条。在温哥华的华人圈中,朝鲜也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人气高的网站无不专门开辟“金正恩”的专题,里面的新闻数量以百计。然而,在魔羯座、极具戏剧天份的金正恩成功地又一次聚焦了全球目光的同时,我们不禁深思:金正恩的关注度为何这样高?是哪些人在关注他?在关注金正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关注一下身在加拿大的朝鲜“脱北者”的悲惨命运。

人人都爱金正恩?

2011年12月,金正日突然去世,金正恩正式接班,成为世界上掌握核按钮的最年轻的领导人,同时也引发一轮华人对朝鲜的网络关注。

当时一名家住列治文的读者对《加西周末》表示,看朝鲜的新闻几乎到了身心俱疲的程度。当时接近年底,圣诞新年聚会很多,回家后,又要在网上成瘾般的了解朝鲜和新领袖金正恩的消息,实在是很辛苦。在短短3年半时间内,金正恩的关注度似乎并未消退,反而随着诛杀姨夫张成泽、不断发射导弹直至隐身40多天等戏剧性事件不断升温。

拄着拐杖的金正恩

近期知名海外华人网站无不把金正恩的专题新闻放在显要位置。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将“金正恩”列为四大热点之一,另一家著名时政网站多维新闻网(dwnews.com)则将“金正恩病情”同“中共反腐”、“香港占中”、“四中全会”等列为关键字。那么,为什么金正恩及朝鲜的新闻如此吸引海外华人的视线呢?

万维读者网的徐先生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金正恩之所以受到华人的广泛关注,在于不同政治理念的人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切入点,并把他当成发表议论的靶子,“金正恩从而获得了左、中、右三派人的共同关注”。

网络上活跃的毛左派认为金正恩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典型,从他身上可以找到中国过去的影子和未来应该更”左“的方向。

这一派观点在中国以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孔庆东为代表。孔庆东以出位的言语,成为很一大批出身工人家庭、在文革中没有受过冲击的同龄人的代表。这些人怀念过去的原因,却并不是想过以前的日子。他们被社会边缘化,处于社会底层,现实中的生活状态较差,对于中国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分化、腐败严重等现象深恶痛绝,而又无法解决。这部分人关注金正恩和朝鲜,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寻找自我认同和发泄的需求。

贫富巨大差异,社会边缘化现象不分国界,在加拿大同样存在。一位在埃德蒙顿打工的段先生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他与孔庆东年龄相仿,成长背景及心理体验都不谋而合。他很关心金正恩的一举一动,这段时间花在网上看相关新闻的时间也大大增加。

此外,朝鲜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中、俄、美、日等大国博弈的焦点,也成为一部分关注中国地缘政治和东亚局势的较理性的网友的关注点。

万维读者网的徐先生认为,右派力量关注金正恩,一般是以一种戏谑和看笑话的心态。金正恩做出的种种不理性的举动,都会成为这些网友嘲笑和发泄的对象。而金正恩所代表的独裁政权,也成为右派民主派攻击的对象。

据《加西周末》的采访,本地普通华人也多对金正恩持比较负面的看法。45岁的肖女士是温哥华一位注册会计师,提起金正恩,她一脸不屑:“偶尔看看新闻的时候会注意一下(金正恩),但绝对不是因为喜欢这个独裁者,他让那么多人受苦。”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金正恩也得到了很多女性网友的青睐。温西留守妈妈田女士说,“差不多他的新闻都要看看,但不爱看政治和军事,只看那些人的日常生活,看金正恩出风头。”徐先生对《加西周末》表示,很多网友其实在“消费”金正恩的娱乐性,在这个层面上说,他与一个娱乐明星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西人眼里的金正恩

金正恩小时候

“冷战”以来,朝鲜一直由于西方国家制裁而与世隔绝。西方媒体似乎已经习惯了负面报道朝鲜,各种批评、讽刺、挖苦和嘲笑满天飞。在金正恩消失的40多天里,《加西周末》统计了上百篇有关他的报道、评论及网络跟贴,其中仅有几篇相对客观,如彭博社的《金正恩失踪事件凸显外界对朝鲜了解往往错误》,剩下的几乎全是一边倒的负面消息。

可以说,朝鲜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媒体妖魔化了,邪恶化了。以至于无论朝鲜谁上台,做什么,怎么做,招引来的都是负面的报道。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本地人对金正恩和朝鲜的看法自然略显偏颇。

40岁的Adam是一位在加拿大军队服役的本地人,他调侃地对《加西周末》记者说起金正恩:“那小子有点神经病。我替他感到难过。”之后,他以一系列过激的言辞表达他对金正恩的不满,“……我希望他们(朝鲜)来一场为自由和尊严的革命。”从Adam口中,我们不难窥得加拿大军队对朝鲜的真实看法。

在本地一些英文论坛上,抵制金正恩也成为主流的声音:“朝鲜是驯服不了的,因为它是一个人的国家”;“根本就没法和他们沟通”;“可怜的朝鲜人民,经济贫困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忍受的,但在专制国家遭逮捕会令人窒息。”

西方国家对待意识形态不同的人和国家通常的做法是:“ENGAGE OR CONTAIN”,也就是说“不交往,就遏制”。显然,大多数普通西方民众对金正恩看法是遏制多于交住,将他视为类似卡扎菲、萨达姆一类的独裁者,“夏虫不可语冰”。这种看法成熟而长久,超过半个世纪, 无论是西方理解金正恩的逻辑,还是金正恩理解世界其它人,无疑都需要一个相当长久的过程。

《加西周末》记者也采访了一些本地的韩裔移民。对比相对感情单纯的本地人,来自同一个半岛,同文同种的韩国人则有另一种复杂的情怀:无奈、失望、同情,又不得不接受。李恩洙是一位已经在加拿大呆了八个年头的中年妇女,她对《加西周末》说:“虽然精力都用来忙碌于生活,她还是很关心北韩和金正恩的新闻,这也算是自已生活的一部分吧,但跟这里所有人一样,这些消息都来自于网络,并没有其它特殊的渠道。”她语气平和,表情温柔,像是在谈一件最平常的事。

而韩裔男性移民,则多与本地西人类似,对金正恩也大多持非常反对的看法。中年人金先生(Kim Dong Shin)是温哥华一间韩国超市的主管,性格温和,彬彬有礼,谈起金正恩,他沉思了一会儿道:“我认为他算得上是一个极坏的人,因为他那样伤害那些无辜的人。”而24岁就读于SFU大学的朴小姐则十分同情逃离北朝鲜的“脱北者”。她说:“他(金正恩)当然是个坏人……我不觉得偷渡是一种犯罪行为,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无法帮助北边那些在苦难中的人。”一位不愿告知姓名的韩国青年对《加西周末》表示:“金正恩是第三代独裁者,只关心核弹,让北韩人吃不饱饭,为了他的统治,just so so。”

脱北者的逃亡之路

在采访过程中,除了金正恩,一些韩裔移民也与《加西周末》记者聊起朝鲜“脱北者”在加拿大的境遇。这些逃离朝鲜的人多数是为了躲避种种迫害,而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边境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对于这些偷渡者多采取遣返的措施,而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又戒备森严,这些人往往需要前往第三国,然后进入当地韩国大使馆寻求庇护。BBC的一部纪录片曾经详细记述过这些逃北者在中国的境遇。一些比较富有的人通过购买假护照乘飞机离开,而经济能力差的逃北者往往需要经过万里跋涉,经深山丛林偷渡进入东南亚国家。泰国对脱北者群体的态度比较开放,逐渐成为他们进入韩国大使馆寻求庇护的首选国家。之后,这些逃北者将被送往韩国,然后再被韩国或其他国家接受为难民。鲜为人知的是,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加拿大其实是接收朝鲜脱北者最多的国家之一。自2006年以来,前往加拿大寻求庇护的“脱北者”数量不断增加,至2012年申请难民的朝鲜人多达718人,但最终获得难民身份的只有230人。

2013年,加拿大拍摄了一部纪录片《The Defector: Escape from North Korea》(《脱北者》),非常隐蔽地跟踪拍摄了几位脱北者们逃亡北朝鲜的经历,影片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轰动。制片人兼导演Ann Shin是一位在出生在加拿大的韩裔,她说:“我发现自己在为脱北者游说。”片中一名脱北者说:“我想抹去我的名字,我想忘掉在北韩的经历。“另一位脱北者说:“我很害怕,非常怕被中国政府抓住然后遣送回去。”片中的几位脱北者最后落脚在南韩和加拿大。一位名叫池贤娥的脱北者说:“对于脱北者来说,只有自由和死的分别,金正恩上台以来,情况完全没有改善。”

据Daily NK报道,朝鲜政治犯收容所出身的脱北者申东赫,也是唯一成功逃离朝鲜政治犯集中营的脱北者,去年获得了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他本人的传记《逃出14号管理所》也翻译成20多个语言,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

脱北者在加拿大

妻子李雪主与金正恩

朝鲜“脱北者”多数是逃至韩国后开始申请加拿大难民。自从金正恩2011年底上台以后,朝鲜加强了对边境的管控,逃离朝鲜变得愈加困难。之前从事策划朝鲜人出逃的人将目光更多的放在了已经身在韩国的朝鲜人,他们开始鼓动这些来加拿大寻求政治庇护的人。而这些身在朝鲜的脱北者,因为受到社会的歧视,以及迟迟找不到工作等原因,也倾向于前往加拿大这样环境比较宽松的国家。申请加拿大难民这个生意也慢慢繁盛了起来。

根据加拿大官方统计,超过90%的朝鲜难民申请者有造假行为,这不仅使他们的申请被拒,而且对于已经抵达加拿大的申请者来说,他们将难逃被遣返至韩国的命运。一名49岁的脱北者表示,他是受无良的韩国移民顾问欺骗,才递交了虚假的申请材料。一名首尔的移民顾问主动接触这名脱北者,表示可以帮助他申请加拿大的难民身份。在收取了1000美金的费用后,这名移民顾问提供给他的却是虚假的申请材料。而45岁 Minseo Kim和她的丈夫Jae Sung Kim,及2岁女儿Sangah Rhee,2013年经韩国来到加拿大。他们一度被加拿大接受为难民,紧接又被剥夺了难民身份。“以为来到加拿大可以开始新生活,没想到又被遣返回去,总是东躲西藏。”

朝鲜难民的涌入,引起了加拿大情报部门重视,怀疑他们其中混有间谍和特务,以难民的身份进入加拿大窃取情报。本地英文媒体曾报道过:有一些人受过高等教育,衣着得体,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明显与西方人想象中的衣衫褴褛、面容凄苦、害怕接触外界的难民印象有很大出入。

2012年年底,加拿大移民部开始了难民制度“部长级审查和干预”,旨在改革遭到社会病垢的难民制度。相对于2012年79%的朝鲜难民申请成功率相比,2013年这个数字降到了14%,朝鲜难民申请者的联邦医疗保险也被削减。目前,加拿大移民部表示,除非申请难民的朝鲜人能够证明在朝鲜和韩国两地都受到迫害,才可以继续申请留在加拿大,否则只能回到韩国。此外,因为韩国政府对脱北者有经济支持,所有接受过韩国政府补贴的脱北者都几乎不能拿到加拿大难民身份。加拿大变相对来自朝鲜的难民申请者加高了门槛,逼迫脱北者离开加国。

其实,绝大多数朝鲜脱北者在加拿大的境遇都很差。据《星岛日报》报道,一位多年有接触北韩人经验的加籍韩裔金先生表示:“朝鲜人不论老幼,来到加国后均需重学习生活技能。他们多是文盲,就连去银行,找房子或简单的社交技巧都不会。”

日本《朝日新闻》的文章称,一位2013年移居至多伦多的37岁朝鲜难民表示自从离开朝鲜后,没有过一丝快乐,在加拿大甚至想到过自杀。

《多伦多星报》曾追踪采访了一些在多伦多的朝鲜人,他们住宿地点神秘,与外界的人很少交往,相互之间也并不信任,警惕性高,言谈小心谨慎,总是怀疑自已身边潜伏着朝鲜特工。加拿大紧迫的生存压力、黯淡的就业前景,让这些来脱北者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朝鲜难民多聚居在大多伦多地区,高峰期曾有1000多名脱北者生活在那里,而据最新的统计,2014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了一半,而离开的脱北者大都不知所踪,足见加拿大移民大环境对朝鲜脱北者的不利。而温哥华的脱北者非常少,金先生告诉《加西周末》记者,他在温哥华的6年间,从来没有见过或听说过一个朝鲜难民,即使是在超市这种难民容易找到工作的地方,也没有见过一个来自朝鲜的人。

金正恩介绍:

金正恩(1983年1月8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现任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者,目前担任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同时也是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军衔为元帅。

金正恩是朝鲜建国领导人金日成之孙,第二代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三子,也是由金日成家族掌权的朝鲜政权的指定继承人。

1996年至2001年,金正恩和妹妹金汝贞分别化名为“朴银”及“郑顺”一同假扮为朝鲜驻瑞士大使馆职员的孩子于瑞士伯尔尼的一间国际学校就读,学习英文、德文及法文。

金正恩是金正日和夫人高英姬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长兄金正男是金正日和成惠琳所生;二子金正哲则为金正恩同父同母的哥哥,金汝贞为金正恩同父同母妹妹。

金正恩成为金正日的接班人是基于金正男于2001年涉嫌用假护照至日本东京旅游并遭驱逐出境,以及目前在中国澳门长住并经商而失宠。金正哲也因性格较为女性化而令金正日不满。

金正恩的夫人为李雪主。两人育有一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