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一天蒸发三万亿 令美国万念俱灰 /

中国一天蒸发三万亿 令美国万念俱灰

沪指跌7.7%创7年最大跌幅 3万亿市值一日蒸发

“今晚天台见!”1月19日收盘后股民们在网上呐喊。融资资金的疯狂拼抢,最终导演了“1·19”股灾悲剧。

1月19日,沪指大跌7.7%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A股市值一日蒸发3万亿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油价暴涨 美国股市强劲反弹

北京时间1月17日凌晨消息 受油价大涨带动,美国股市周五强劲攀升,结束了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的势头,能源板块领涨。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90.86点,报17511.57点,涨幅为1.1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63.56点,报4634.38点,涨幅为1.39%。

美国与沙特联手操作油价,打压油价重创俄罗斯经济,然后拉高油价看上去对中国经济也是一个负面因素。但实际上美国人把自己卖了还在给别人数钱:

可怜奥巴马还笑得这么开心

中国鲸吞石油却不储备 真相吓坏欧美

据英国媒体报道,Vitol等大牌石油贸易商和英荷皇家壳牌这类主要生产商都已预订未来12个月租用超级油轮。正逢国际原油期货大幅升水,他们不寻常的租船储油举动预示着,六年前火爆的“无风险”石油期货升水套利有卷土重来之势。

期货市场的“升水”是指远期价格高于近期价格。2009年,这种跨期价差套利吸引投机者囤积原油逾1亿桶。上述消息提及的油轮囤油这种浮式储油方式增加意味着,贸易商预计近期油价将触底,远期油价将回涨。“无风险”的套利若要重现六年前的火爆势头取决于近期油价是否跌至底部,进而拉大与较远期油价的差距,即形成极高升水。

石油与天然气市场研究机构JBC Energy认为,在市场供过于求持续的环境下,产油国利比亚将是唯一的供应增长源,而作为大买家,中国前几个月就在趁国际油价暴跌之机大量进口原油,中国的需求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力量。

JBC Energy本周报告指出,本周美国WTI原油市场疲弱的表现体现了,大西洋盆地产油将导致市场持续供过于求。与国际基准油价布伦特原油(布油)相比,尼日利亚两种原油——基准原油Qua Iboe与轻油Bonny Light同布油的现货价差均创五年来新低。

与此同时,布油与迪拜原油的价差已扩大,西非的原油因此更难以进入亚洲市场。大西洋盆地的供应量仍处高位,因为伊拉克的产油量增加,以及今年2月哈萨克斯坦BTC管道供应的重油装船量会增至多年高位,达到每日82万桶。上述报告写道:

“大西洋盆地供应面的唯一支撑来自利比亚。该国原油装船已陷入停滞,特别是在上周末该国港口Derna的装运油轮遭到袭击后。在当前环境下,利比亚出口量回升将进一步起到决定性作用,导致储油活动增加。”

另一方面,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正在创新高。路透估计,去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高达创纪录的每日730万桶。这凸显了中国商业和战略储备性质采购水平的重要性。

基于最新的估测,中国去年全年平均每日进口原油620万桶,第四季度日均进口量为640万桶,高于此前两年同期平均每日进口量560万桶。这符合JBC此前的预测。JBC Energy此前预计,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几个月中国会增加商业用油和战略石油储备采购。

不过,JBC Energy认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处于高位不应仅仅视作囤积石油的迹象。去年9月-11月,原油每日进口量同比约增加65万桶,这一增幅比1月-8月的同比平均增幅还少20万桶。这凸显了中国国内需求形势迅速好转。

美国惊愕:油价暴跌的幕后推手就是中国

外媒称,油价暴跌给全世界带来冲击波,使一些政府面临被推翻、一些企业面临破产的威胁,不过美国消费者正为便宜的汽油欢呼。

美国媒体1月9日以《中国:油价暴跌的真正原因?》为题发表文章称,人们把油价暴跌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供应增加,而中国需求的减缓和对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就低廉的油价而言,中国是赢家还是输家?

中国在油价涨跌中的作用体现了其在世界舞台上的重新崛起。过去十年里,中国在工业化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铁矿石和煤炭等资源的最大消耗国以及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

法国兴业银行说,21世纪初中国对世界开放使油价在10年内从约每桶20美元上升到每桶100美元。在这一时期内,中国需求的增长幅度相当于日本和英国石油消耗量的总和。中国在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目前其进口占到其供应的近60%。

尽管供大于求打压油价至四年低位,但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仍打算扩大产量。

现在,中国政府正努力支撑经济,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速在下降。澳新银行研究部预测,中国经济2015年的增速将仅为6.8%,低于去年7.4%的预测增速,创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市场观察网站专栏作家克雷格·斯蒂芬认为,中国增速减缓的“经济新常态”对石油需求和价格再次上升没有帮助。

斯蒂芬说:“石油市场不大可能找到另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大洲,能像中国这样促进需求增长。”

国际能源署说,虽然最近油价下跌,但中国政府去年11月底提高了石油产品的消费税,使中国消费者几乎觉察不到价格变化,因而失去了油价下降本可带来的经济利益。

不过油价下降仍被认为对中国经济有利。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通胀率则会下降0.25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人员估计,油价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国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个百分点,2016年则提高0.5至0.9个百分点。

油价下降的主要赢家是中国的消费者、制造商和运输公司,输家则包括能源公司及其雇员。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低油价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摩根大通证券和瑞士银行预测油价会回升到每桶100美元。

国际能源署预测,在下个十年的中期之前,中国仍将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下滑,到2040年,印度将成为能源需求的主要引擎。

不过就目前而言,油价的骤降对北京和华盛顿都很有好处。

国际石油价格突然的一路暴跌,目前普遍的认为是美国的阴谋所致,特别是俄罗斯一口咬定是美国所为。果真如此吗?恐怕未必。个人的观点,石油价格暴跌是由众多因素累加所致,而中国因素恐怕才是石油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