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才华横溢,才色双绝:江青的另类一面 /

才华横溢,才色双绝:江青的另类一面

在程式化、脸谱化的世界里,江青这位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最后一任妻子,文革中的风云人物,中共曾经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家庭内是一个坏女人,出了家门,在政治上是囚犯,反党集团的首脑,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谓坏得透顶。不为人知的人,江青在精通摄影,书法造诣颇深,毛泽东曾对女儿李讷说“她的字比爸爸好”,她爱动植物、爱打兵乓球、爱打扑克、爱看电影、爱骑马,也曾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可谓才色双绝。本文选自文史作者杨国选个人博客,作者杨国选。

江青摄影作品:女民兵

江青,给国人的印象,她就是一个在政治上,权欲中,十分贪婪,不甘寂寞的女人。其实,大多国人不一定知晓这个不甘寂寞的女人,有着她鲜为人知的另类一面:一个悟性颇高、刻苦求知,几近痴迷,有着一定知识修养。

其实,江青爱好广泛,酷爱文艺,就不说了,文革中的几个样板戏,总不能说一无是处。她爱好书法,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临摹毛体书法,可以说是达到以假乱真。不是行家,你就难以分辨出谁是出自毛泽东,谁是江青所书。由此说明,江青的毛体书法,绝不是什么跟随毛泽东时间长了,“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早年在延安,李讷小时候要毛泽东给她写描字帖,毛泽东就给李讷说:“找妈妈去,她的字写得比爸爸好”。无论怎样说,毛泽东能这样评价江青,不说她的书法功底深厚,至少有其爱好。后来李讷带第二任丈夫王景清第一次去秦城监狱探视她,江青问准女婿的爱好,王景清说略知琴棋书法,她就当场拿出自己练字的宣纸和笔墨,让其展示。

其实,江青的另类爱好,却是广泛。她爱动植物、爱打兵乓球、爱打扑克、爱看电影、爱骑马,特别爱好摄影。尤其是江青在学习摄影活动中的一些故事,或许能从另一侧面更全面地了解江青。

名师指点,悟性颇高

江青的摄影,毛泽东也出面为其拜师,吴印咸、石少华、徐大刚等中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就相继担任过指导老师。

吴印咸是我国老一辈摄影艺术家。1900年出生宿迁市沭阳。1994年9月7日,吴印咸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4岁。

1938年9月,延安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吴印咸是这个团的技术及摄影负责人。那时候,他和电影团的同志们克服物质条件的匮乏,在延安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举办了摄影训练班,吴印咸主持,并主讲摄影课程。江青听过他讲课,从此认识了吴印咸。可以说吴印咸是江青摄影的启蒙老师。

一个初学摄影者要想轻而易举地抢拍一张好照片,谈何容易。江青那时的摄影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准确掌握百分之一秒瞬间的水平,对选景也欠整体审美构思,拍摄时需要主席身边的摄影记者帮助她选景、对焦距,然后由她按动快门。(资料图)

1970至1972年,江青对拍摄人像着了迷,先后在钓鱼台10号楼、17号楼设了照相室,邀请吴印咸到她的住地钓鱼台10号楼指导拍摄。那时,她把许多中央领导人请到钓鱼台10号楼或17号楼照过相,其中有周总理、李先念、纪登奎、许世友、谭启龙、谢富治、林彪、叶群、李德生、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江青给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照过相。

石少华,1918年生,卒于1998年。他从事摄影工作半个世纪,多次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并曾荣获国际大奖。江青1961年从庐山回到北京,决定再次拜师学艺,请石少华当她的指导老师。石少华对她怪僻的个性早有耳闻,以工作太忙为由婉言谢绝了。后来,江青把她的真实心思报告了毛主席。还是毛主席出面,将石少华请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说:“石少华同志,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收她做学生吧。江青她身体不好,有病,不能从事紧张的工作,你就收她,一可以调剂调剂她的生活,二也能学习一点东西。”还是毛主席的面子大,石少华同意收这个徒弟了。他给江青的第一课是深入生活,多拍有人的场景。

江青很认真地接受了石老师的建议,经常到天安门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进行拍摄。后来,石少华给江青调整了拍摄主题,让她多拍些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等静物风景,重点掌握层次感,注意曝光准确,取景角度新颖等。

江青这个人还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悟性,做事专心认真,很快就喜欢上了拍摄风光、静物,像日出、日落,还有湖面月亮倒影等。

1964年国庆节晚会,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节日焰火时,江青还向时任总理摄影记者的杜修贤虚心求教,如何才能拍摄出焰火的最好效果。杜修贤毫无保留地指导她。结果,当晚她拍摄的焰火效果很不错。江青的秘书杨银禄也说见过几张,确实是繁花似锦、光彩夺目。

徐大刚,1926年生,2012年去世。他多年从事摄影工作,被称为“上海新闻摄影界的元老”,1960年被调到中南海,任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

1961年7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要上庐山开会,由于毛泽东历来不想坐飞机,因此徐大刚和江青一同乘专机前往庐山。飞机上,两人聊得最多的便是摄影。当聊到如何在摄影过程中抓住动态物体的瞬间摄像时,徐大刚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江青如何运用快门速度捕捉动态物体的最佳瞬间,如何拍摄高速物体,如何使用闪光灯等。江青听得津津有味。直到飞机在九江平稳降落,江青才止住询问。

上了庐山之后,江青基本上每天都要外出拍摄风景照,并拿给徐看,让他提意见。一天下午,徐大刚正在休息,江青派人来叫他,让他陪着去仙人洞拍照。仙人洞是悬崖绝壁上的天生石洞,洞深约3丈,相传是吕洞宾修仙成佛的地方。那天,徐大刚和江青等人游玩,从山洞出来,走到洞口时,突然看到夕阳初现,远处山壁上的衔碑亭别有一番风姿。江青特别兴奋,立即询问拍摄方法。徐大刚说:“拍摄这种照片,一定要运用动静对比的方法,方能显出意境的效果。拍摄时,照相机不能有丝毫晃动,否则会造成被摄的晚霞呈模糊现象。”还说:“选择快门宜慢不宜快,速度过快会使原先呈动态的晚霞‘凝住’而丧失动感,还应注意陪衬物,尽量加大活动幅度,做到晚霞不动,影像背景模糊,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徐大刚将随身带的两架照相机设置好,让江青从镜头里看整个晚霞映衬的衔碑亭情景。江青在画面里真的看到一幅只有在仙境中才会有的图案。她还叫随行警卫拔掉杂草,砍掉两根挡住镜头的树枝。江青一直等到在画面上看到一缕缕的云雾从远处飘来时,才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采景、用光和快门速度上都恰到好处。几天后,江青拿着冲洗出来的照片,笑逐颜开。从画面上看,不仅酷似大自然,更兼具常人无法揣摩的意境。于是,她把它称为习作,兴致勃勃地拿给毛主席欣赏,并请主席提出批评意见。起初,毛主席可能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也可能是看了没有想好,一直没有回音。江青等得很着急。两周后,毛主席充分肯定了这幅“仙人洞”照片的意境,表示对这张照片很满意。他还联想到国内外的政治形势,触发诗兴,为此,1961年9月9日,欣然题写了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江青拿着这首诗,细细地欣赏和品味,乐得合不拢嘴。以后这张照片连同这首诗,成了她炫耀的资本。

刻苦练习,几近痴迷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江青在摄影艺术上取得一定成绩,除了名师指点以外,也和她的刻苦努力分不开。

一天清晨,她在钓鱼台10号楼门前摆弄照相机,准备拍摄盛开的牡丹花。江青的秘书杨银禄看她情绪不错,就试着小声问:“江青同志,您喜欢照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说:“是在延安的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前线的部队打了胜仗,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架旧照相机,交给了主席,主席叫我试一试,看还能不能用,主席、总理、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转战陕北的时候,在行军的路上,我用这架照相机还给主席照了好几张照片呢。解放战争胜利后,我把那架旧照相机交公了--一切缴获要归公嘛。”

1971年春天,她为了拍几朵牡丹,不辞辛苦地跑到景山公园、中山公园、香山公园、天坛公园、颐和园等当时种植牡丹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拍出晶莹剔透的露珠,她凌晨四五点钟就赶去了。去后,她精心地挑选花开得最大的,颜色最好的,花瓣层次最丰富的,选好后,她亲自或用手沾上水,挥洒在花朵和叶片上,或用口含上水往花、叶上喷洒。然后,支好三角架,安好相机,对好焦距,调好速度,就开始等阳光、等蜜蜂、等蝴蝶,有时候等半个小时,甚至等一两个小时。江青是个急性子的人,有时急得满头是汗。但是,拍照时她很耐心。有一次,她对摄影师们说:“北京的春秋季,色彩丰富。景山就可以拍好多照片,大胆地用逆光,我喜欢用侧逆光、顶逆光,用辅助光,要耐心地等,我拍片就是用心地等……细节有时能画龙点睛。”等到有阳光了,水珠晶亮了,蜜蜂、蝴蝶开始飞舞了,她才放心满意地按下快门。

江青为了在钓鱼台拍一张“月夜哨兵”的照片,提前三四天到中央警卫局二处挑选“模特”,精心选中了警卫参谋王进良同志。他身体高大魁梧,浓眉大眼,精明强健。然后,她又到处挑景点,选中了钓鱼台17号楼南侧一棵繁茂苍劲的大松树旁。选中了人,选好了景,就开始等了。等月亮圆,等天气好。所谓天气好,就是无云雾,无风尘,空气爽,温度宜。一天晚上,月亮又大又圆,天空干净如水,无风无尘。江青叫人搬去了照明灯具,一切都准备好了,她才充满信心地按下了等待已久的快门。

她为了拍一张满意的“高度警惕”的备战照片,叫一位警卫战士潜伏在一个隐蔽处,手持钢枪,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目视前方。为了拍摄清楚战士锐利、警惕、有神的大眼睛,一向十分讲究卫生的她先是蹲在地上,后是跪在地上,最后趴在地上拍摄,一拍就是一个多小时。

1970年11月,她在海南岛休息,为了拍照鱼雷快艇后边的浪花,在快艇高速行驶时,她不顾颠簸及海风吹打,站在甲板的木凳上,由四个人扶着不停地拍摄。

1971年上半年的一天,江青对杨银禄说:“小杨,最近一两年,我从新华社拿的胶卷,冲洗的小样,放大的照片,还没有交钱,你去新华社找石少华,请他帮助我算算欠他们多少钱,我一次性还给他们,欠人家的钱老是还不了,心里不安。”一周后,石少华送来了一张单子,成本费一共3000多元。江青一看这么多钱发愁了,于是向毛主席要了3000元的稿费,才还了钱。1970年代初,30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

交了钱以后,江青怀疑石少华敲她的竹杠。有一天,她对叶群说:“石少华不地道,敲竹杠,要了我3000多元的照相费用,不少呀!”叶群劝她:“我给您在画报上、报纸上多登几张照片,收点稿费,弥补一下。”

1972年暑期,江青到北戴河避暑,为拍摄日出,连续四五天凌晨三四点钟就出来爬上联峰山,选好位置,还要等到霞光出现才开拍,一直拍到太阳露点、露边、露脸、海天一色才收场。如果有点儿云雾,遮挡了太阳,她便收拾器材,无精打采地离开,等到下次再去。

1973年6月11日,杨银禄离开她之前,亲眼看见她自建国以来所拍摄的底片和小样装满三四个大木箱。

如此照相貌合神离

1971年6月初,江青叫谢富治给她在钓鱼台17号楼精心布置了一个照相室。6月9日,江青特邀林彪、叶群到钓鱼台照相。当时,我们看林彪并没有照相的思想准备,连胡子都没有刮。江青为了给林彪照好,使他满意,就把他带到10号楼刮胡子。

林彪说:“年龄大了,有胡子没有关系,我不想刮。”叶群忙劝说:“江青同志亲自给你照相,不刮了不好,刮了显得年轻,精神焕发。”

江青也劝说:“你是党的副主席,解放军的副统帅,照的相应有领袖气派。”

两个女人都在劝说,林彪也就勉强同意刮了。

林彪刮胡子和通常人刮胡子不一样,既不用热水湿一湿,也不用热毛巾敷一敷,更不用香皂、肥皂和剃须膏,而是干刮(林彪刮胡子用的是我的刮脸刀,我现在还保存着。“飞鹰牌”双面刀架)。林彪刮完胡子,在江青、叶群的陪同下,又回到17号楼的照相室。

江青一会摆弄照相机,一会搬弄着灯具,还对林彪吹捧说:“广大党员和广大群众都知道林副主席跟毛主席跟得最紧,对毛主席的著作学得最好,用得最活,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举得最高。”

林彪端坐着,江青调整好了焦距和灯光,马上就要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了。

“请林副主席把帽子摘掉,我想给你照一张免冠相。”江青说。

林彪的头顶光秃秃的,看样子他很不想摘掉帽子,但是,在那种场合又不好说什么,于是,不好意思地把帽子摘掉了,扔给他的工作人员。江青等林彪摘掉帽子,第二次准备按动快门的时候,又说:“我觉得这样照还是不够理想,没有林副主席的特点,林副主席最好是拿着一本《毛泽东选集》,两手捧着,真的是在看书,因为你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孜孜不倦的。”

叶群称赞说:“还是江青同志想得周到。”

江青叫我跑回10号楼把《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拿去,交给林彪(那本《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也是我自己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67年7月济南第一次印刷,书号1001.750,定价每册5.5元。这本书现在我也完好地保存着)。

林彪被几个大灯烤得满头大汗,江青递给他一条毛巾擦了擦,摆弄好姿势以后,终于按动了快门。

1971年夏天,江青感到林彪还是“稳”的,觉得写进党章的东西还是管用的。于是她给林彪拍了一张他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照片,发表在第七、八期《人民画报》合刊和《解放军画报》合刊上,江青给这张照片命题为“孜孜不倦”,署名为“峻岭”。

林彪的这张照片,刊登在1971年8月1日出版的《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的合刊上。江青给这张照片命题为《孜孜不倦》。

197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条消息,消息说:“两本画报都以单页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照片,刊登了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照片,这张照片把林副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了人们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林彪的相片刊登以后,叶群给江青打电话说:“江青同志给林彪同志照的照片太好了,它不但有艺术价值,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如此看来,形象教育有时比文学教育更有影响力。林彪同志非常高兴,他感谢江青的辛勤劳动,也热烈祝贺江青同志的作品公开发表,我们也希望江青同志的其他作品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以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江青回电话说:“请林副主席保重,摄影艺术是一方面,主要是林副主席的形象好,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最好、最高的代表。”

孤芳自赏,影展梦碎

毛泽东说,江青没有自知之明,就是批评她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毛主席批评得很对,切中要害。这不仅表现在她的思想作风上,也表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上。

1972年夏,美国一位年轻的女作家维特克夫人(比江青小24岁)来我国访问。江青在接见她时说:“近几年我拍的照片一万张左右,销毁了三四千张,还有很多要去掉。我对照相是有研究的,也称得上半个专家吧。我是时常发表作品的,当然不是用真名发表,不然又不得了。他们还要为我搞影展,我不要。”江青说的 “他们”,一个是指叶群,另一个指姚文元。

1973年9月,毛泽东接见法国总统蓬皮杜,江青把在京的新闻记者叫到钓鱼台审查新闻纪录片样片,片长只有三四分钟。看完片子,江青对那些摄影师们说: “你们,拍新闻纪录片的时间也不短啦,翻来覆去老样子呀!”还给他们放了一场英国的《花园》,江青指指点点地说:“人家变化多端,讲究色彩,推、拉、移、摇,活得很啦。你们呢,眼界不广,技术又不全面。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就死啦!”

江青到处赠送她的得意之作。她送给维特克一些山水和花卉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仙人洞”照,将16寸大照片的背面用毛体写上毛主席的题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落款“江青摄”。另一张是江青在庐山拍摄的“汉阳峰”照片,在大照片的背面题写了她自己作的一首诗:“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落款“江青摄,诗赠维特克夫人。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二日”。

江青(李进)摄庐山仙人洞。1961年,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赋诗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973年一天晚上,江青招待日本松山芭蕾舞剧团时,兴高采烈地送给日本剧团领队清水正夫一张风景照。日本客人认出这就是那张著名的“仙人洞”照片,照片背后是毛泽东那首气势非凡的诗,题词是“赠李进”。江青带着炫耀的神气,挥笔在照片背面写了三个字“江青摄”。这一大胆的举动,一下子震动了舞剧团,人们目瞪口呆后,这才知道“李进”原来就是江青。

江青从开始喜欢摄影,到热衷于摄影,又发展成利用摄影扩大她的政治影响,即从生活爱好逐步发展到想成名、成家,甚至为成为领袖人物捞取政治资本。1970 年至1972年,她的摄影范围几乎遍及各个领域,作品包括林彪的读书照《孜孜不倦》,备战照《月夜哨兵》《高度警惕》,工作照《聚精会神》等,登上了《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等刊物。江青从自己众多的作品中选出了一百多张,准备展出,展出地方选定在人民大会堂。一切准备就绪,为了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支持,进一步扩大影响,她叫我打电话给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请示主席同意不同意举办这个影展。一天后,徐秘书回电话:“主席说‘习作可以,搞影展不可’。” 还叫她立即取消这个计划。

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召开,江青又一次萌动了影展的念头,100多幅照片送到大寨,从会议室到客厅都悬挂着江青拍摄的大幅照片。从大寨回到北京,江青又张罗她的正式影展,还想了个主意——和摄影师联合举办展览。结果,毛主席知道后,仍然是两个字:“不行!”至此,江青的影展梦彻底破灭了。(参考资料:《江青传》、杨银禄《同舟共进》等文章编辑配图。照片源于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及资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