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穹顶效应雾霾惊吓 中国要掀出走潮? /

穹顶效应雾霾惊吓 中国要掀出走潮?

“穹顶之下”掀起全球华人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强烈关注,而这股“雾霾”也吹向北美华人,来自天津、现在美国经营中餐馆的马振雄,原计划过两年卖掉餐馆生意返天津老家养老,看完“穹顶之下”影片,既恐惧又担忧的说:“不回去了,老家附近就有好几家钢铁厂。”

马振雄60岁的哥哥,一直想从天津到美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结果却连续四次被美驻华领馆以“有移民倾向”拒签,包括上周过完年他去签证又被拒。“很无奈,希望能够想想办法,救救华北地区的空气”。

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2日也在官方微博发表回应,感性提到,“已经身在美国的我们,虽然少了与雾霾接触的机会,但自己的家人、朋友却正在经历著这一切!”文中并指出,“穹顶之下”影片,“看起来都过于夸张,却又是真实的,震撼人心”。

北京三环道路雾中景像。(路透)

不久前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投资移民华人从业人员圆桌会议”,与会的中美投资移民业者当时也提出,“子女教育”、“空气及食品污染”及“经济政治环 境”,是导致中国投资移民人士决定移民的关键原因。其中的空气污染问题,是整个大环境下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更是有意移民者的最大隐忧。

芝加哥移民业者预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公布,可能将使中国投资移民进入新一波热潮。

从传播学术角度看,南伊利诺大学大众传播系助理教授俞炬升(Jason Yu)认为,就社会价值而言,柴静的纪录片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是极具社会意义的。但就新闻本身价值而言,纪录片99%以上只有一个观点,缺少反面声音,其实违反了“两个声音”的新闻基本原则。

他表示,要是作者能采访更多的反面意见,就能提供观众们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佛罗里达大学中国电影及媒体助理教授萧樱表示,就艺术价值美学而言,一个好的纪录片,不是要将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结论呈现,然后找各种数据例子证明自己说服观众,而是要启发观众,让他们去寻找答案,观众应该自由思考。

他指出,“穹顶之下”作为新闻影像作品,本身其实存在争议,但作为社会文化产品,所引发的社会价值令人称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