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热帖:亚投行风光背后有多少秘密待解? /

热帖:亚投行风光背后有多少秘密待解?

截至3月20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成为申请加入亚投行(AIIB)的最新一批国家,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数目已经达到了35个。这一过程中,幕前幕后的博弈所含的信息更值得关注。

中国倡导建立亚投行并不是对美国全球地位的挑战

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接收创始成员国的最后期限是3月31日,在过去十天里,这个定位为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发展中国家特色与需求的新兴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随着西方大国不顾美国反对纷纷加入,而成为当前全球金融开发与发展治理领域最具看点的事件。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日前在一场金融沙龙上表示:“中国倡导建立亚投行并不是对美国全球地位的挑战。当前,世界银行等金融体系不能被世界所有国家接受,而中国要加入进去,又必须要按照美国的范式来做,这是不适合(国家发展)的,因此中国要建立亚投行,这是对全球范式改变(paradigmshift)的体现。”

各方解读亚投行影响

欧洲多国接连在离亚投行创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国,引发中外多方解读。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参赞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鲁世巍表示,对于实体经济不景气,寻求更多商业机遇,谋求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欧洲而言,亚投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认为相较于欧洲国家对亚投行予以支持的态度,响应时间较晚这类细节并不那么重要。

BBC首席财经记者琳达·岳认为,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是在崛起中的新兴经济极中国和传统经济极美国之间,对自身地位进行再定位的第一步。加入亚投行的选择是目前来看政治代价最小的,今后这种自我再定位的行为还会陆续展开。

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亚投行不仅要输出资本,帮助各国发展基础设施,还应该像金砖国家银行一样输出经济发展理念,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鲁世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合作空间不小,“一个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强调扶贫开发,两者互补性显著”。他认为在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一带一路”战略是2015年外交工作重点的语境下,亚投行的应运而生符合了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奥巴马的贸易政策顾问伯格斯滕认为,欧洲国家此举是对中国积极领导国际事务的正面响应,是欧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成熟选择。他指出,就未来的策略来看“美国不太可能在奥巴马任内加入亚投行,但仍可望在未来几年加入”。

依旧悬而未决的韩国和澳大利亚,也是观察家讨论的焦点。韩国《中央日报》驻北京总局局长崔荧奎曾于3月21日撰文称,正因为对本有利于激活贸易双赢蓝图的“一带一路”战略响应不积极,韩国政府才无法同美国就亚投行问题深入国家利益探讨。

目前来看,若干构想莫衷一是,究竟亚投行的运行机制如何,亚投行的创建如何影响国际话语权,这些问题还有待长期观察。

中国为赢得大国支持放弃在亚投行的否决权

另据《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已经主动提出一项提案,内容是放弃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为“亚投行”)中的否决权,此举旨在吸引主要的欧洲国家加入这家由中国带头成立的银行。

据参与创建亚投行的相关人士透露,过去几周时间里中国的谈判官员已经向美国在欧洲最坚定的一些盟友提出了上述提议。他们表示,这项提议对于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与美国“分手”并同意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项提议意味着,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亚投行中主导决策进程,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长久以来的做法大相径庭。美国虽然只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只有20%的投票权,但美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一票否决”权,此机制备受诟病。

海内外官员均表示,对中国来说,目前为止所取得的与成立亚投行相关的进展代表着一种难得的胜利。他们指出,中国仔细小心的规划令亚投行给美国方面带来了一种更加严肃的挑战,后者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方面‘从长计议’的做法颇见成效。”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家、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和金融研究部主任的普拉萨(Eswar Prasad)说道。“他们并不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其他国家会来投奔。”

美国财政部官员则拒绝就中国方面作出的“无否决权”承诺置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