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除了身体 李克强无法连任有另一个原因 /

除了身体 李克强无法连任有另一个原因

北京消息来源对《政经》强调指出,除了身体原因,导致李克强在十九大后或许无法连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难以胜任。“换句话说,李克强接任总理还不到两年,但他的个人能力和政治魄力似乎很有限,在掌控经济方面总是表现出有点力不从心。”消息来源强调称。

另一个独立消息来源在与《政经》记者谈起李克强或许无法连任时分析说,李克强上任不久西方媒体曾“热炒”过一段时间的“李克强指数”和“李克强经济学”。可一年过后,“这些说法或新术语都已冷澹下来,外媒和西方专家也不再热炒李克强经济学。由热变冷,应该是李克强主掌中国经济初期的一个真实写照。”

“李克强经济学”被美国巴克莱银行的几位学者正式提出,是在2013年6月下旬,当时距李克强上任总理正好三个半月。当时爆发的中国“钱荒”,是对李克强的第一个考验。有评论指出,过去几年,中国素以货币流通过多着称,似乎从不缺钱。然而从2013年6月的某一天开始,中国却突然出现了“钱荒”怪事。当然,客观上自然有银行到期的因素,但中国金融体系里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则是“钱荒”的真正元凶。

面对这一情况,李克强的态度基本是按兵不动,因此中国央行未像人们预料的那样率先出手。也许正是李克强和中国银行当时的这一举措,让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学者们眼前一亮:不出台经济刺激措施,这不正是李克强经济思路的主要元素吗?

于是,一个后来几乎家喻户晓甚至风靡全球的名词——“李克强经济学”就这样诞生了。在中国“经济政治学”的背景下,经济大幅下滑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现社会乃至政治不稳定的情况;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可以接受社会乃至政治的不稳定。那么,面对经济可能下降的趋势,中国政府能够容忍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随后,我们从媒体报导中不断读到中国政府领导人谈经济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告诫大家要有“底线思维”——就是要对经济可能下行到什么水平有一个基本的预估和预桉;一旦不行,政府还是要果断出手。

对于中国决策高层而言,不出台经济刺激措施并不是没有风险的。邱震海撰文指出,政府若不出手而任由经济下滑,那必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但若政府出手过重,又势必导致2008年以后的那一幕重演。“因此,我们一直采取拖延战术,居然也就这么一路‘成功’地拖延下来了。但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拖延?为什么众多的矛盾能被缓解或掩盖?因为当时我们的经济在上升,而且经济上升的速度跑过了社会矛盾上升的速度。”

到了2014年,曾经风靡全球的“李克强经济学”已不再被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李克强难题”:要么继续依靠高投资的策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以经济自由度持续下降为代价;要么开始积极的经济调整,但是以适度的经济下滑为代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