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亚投行掌门人女儿:LSE最年轻终身教授 /

亚投行掌门人女儿:LSE最年轻终身教授

她精通英语、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热爱文学和艺术,钢琴和单簧管技艺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平;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拿到了哈佛经济学的博士学位……83年的她现在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宏观经济学教授;而她的父亲,就是前财长、亚投行掌门人,她就是金立群的女儿,金刻羽。

80后姑娘金刻羽是一名天才学生

1983年,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的女儿出生了。他给女儿起名金刻羽。宋玉在《对楚王问》写到:“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金先生的学术梦最终还是在金郡主的身上实现了。得益于父亲浓厚的文艺情结和家中良好的英语教育,金刻羽还在人大附中念初中时就通读莎士比亚原著,随后又到了纽约的哈瑞斯曼高中继续学业。她的同班的14位小伙伴有12位拿到了哈佛的录取,剩下两位分别接到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的通知,金刻羽当年以哈瑞斯曼高中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赴哈佛求学。

按照哈佛学院路易斯院长的说法:“哈佛总共只有过30位学生选择在第三学年结束后提前毕业,还有25位学生在用三年时间修完本科课程后继续留在哈佛,并在第四个年头修完硕士课程。”因此按这个标准,在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心中,80后姑娘金刻羽可谓是一名“天才学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学霸”。

作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终身宏观经济学教授的金刻羽,因为所从事的研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她于去年入选了“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

金刻羽的本意是以历史为专业,考虑到从小父亲对她的人文熏陶,这样的喜好并不令人意外,后来她最终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并只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在25岁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随后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现在已然tenure在手,是lse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她已经在《美国经济评论》(aer)上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在那篇名为“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flows”的论文里,金郡主提出了一个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理论。长期以来人们都难理解全球资本为什么会从穷国流向富国,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按理说他们应该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以支持消费和投资,但为什么事实刚好相反,穷国在向富国进行资本输出?中国和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郡主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由两股力量主导:一股是传统的力量(standard force)使得资本流向那些比较稀缺的地方;而另一股是新兴力量(novel force)让资金流向生产并出口资金密集型产品的富有国家。当后一种力量占主导地位时,资本自然就会流出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比如中国,而流入有大量投资需求并从事资本密集型生产的国家,造成了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

早在2012年的时候,金刻羽就与父亲一起在《金融时报》发表了《欧洲应向亚洲取经》(europe should stop arguing and look to asia)的文章,批评欧洲各国只会没完没了地争吵并建议他们向亚洲学习务实的精神,其中隐藏的霸气已微微侧露。aiib未来将走向何方也不是我这样的八卦小文能够推断,但令人欣慰的是,总算有人不再将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而是游戏中的一部分了。

另外,她也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怎样作用的演讲《china's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myths and realities》,该演讲内容可以在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网站上可以查看,当然,八妹已经将演讲链接放在了阅读原文里,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如无法观看,可私信八妹获取链接。

培养出这样的女儿金立群的夫人功不可没

关于金立群对女儿的教育,八妹也根据自己的资料补充一些内容,金刻羽14岁时获得纽约哈瑞斯曼高中全额奖学金,只身一人赴美求学,3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她再在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又继续在本校攻读了经济学博士。金立群曾说,他的夫人对女儿的教育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教育方式上,他们一直提倡并采取开放式的教育,尽量让女儿去探索,去发现适合她自己的事业。从小时候起,就为她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逼她死读书。在家的时候,金立群夫妇还经常和女儿一起读书,讨论各种问题,并在学习之外,培养她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弹钢琴、吹黑管、游泳、溜冰、打网球等都是她课余时间的爱好,她在音乐方面的修养还令美国老师深为赞赏。

金刻羽父亲:前财长、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

这位彬彬有礼且行事老练的“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和“前亚洲开发银行(adb)官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也不错。

用数名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士对他们的描述,金立群是一位绝佳的“与蛮夷人打交道之人”。

英国bbc指,金立群是少见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

2014年10月23日,就在21个国家的财长和代表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前一天,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金立群离任,而他的新职务是财政部亚投行筹备组组长,同时也是现任亚投行临时多边秘书处秘书长。

作为一位老财政人,金立群履历深厚:历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司长、财政部长助理、财政部副部长。1988~1993年,金立群曾在世界银行任职副执行董事。 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出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任职5年。他是第一个以副部级高官的身份出任亚开行高管的中国人。金立群因此被外界认为将成为亚投行的高管。

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硕士,1980年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财政部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他在中国财政部有着23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包括在世界银行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6年的经历。1984年至1998年,历任财政部外事财务司副处长、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司长、世界银行中国副执行董事、财政部长助理、财政部副部长等。

此后,金立群在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担任副行长5年。2003年8月1日他出任亚行副行长。2008年9月,被任命为中投公司监事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5月,他从中投公司监事长一职离任,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长。

亚投行掌门人的自白

金立群:很多人对我有误解,认为我只是读外语出身的,但你看我这里的书,除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书籍,其他全是中国的古典文学以及哲学。红楼梦所有的版本我都有。我奉行两条,第一个就是读书。我认为现在很多人不读书,至少不是认真读书。我读书是绝对不会什么书拿来都看,像我家里的书架,这本书必须具有永久的价值,否则不会上我书架;第二个,要以批判的眼光来读书。唯书、唯上,这是中国人很容易犯的错误,我是不断挑战,不断提出问题。我当年在美国波斯顿大学读经济,要想留在那里攻读博士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没有在美国读完博士,国家要我回来,我就回来了。经济学基本的东西我都读了,但是我没有一头扎到学术领域的深海里,没有时间去搞过分理论性的东西。作为我来讲,需要经济学方面比较全面的知识,但并不需要过分的学术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问题的视角。

我最高学位是硕士,是在北外拿的,而且是在毕业以后补的,因为我们毕业时,学位制度还未颁布。此后,为了拿到学位,我又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是研究语言学的。学校给我硕士学位,这是我真正货真价实的,全日制拿到的学位,不是混日子拿到的,那种混日子拿到的博士我不要。我不求虚名,我硕士就是硕士。当然,财科所也请我当博导啊,河南大学请我当英国文学的博导,为什么我没带一个学生呢?我现在没有时间,我要对学生负责,我带学生我就要全力去带这些学生,如果我退了能空出时间来我可以带。我写的东西都是我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

读书、工作,都需要时间。时间怎么来的,第一个,要看你整个人生中间怎么利用这个时间。在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范围里,每个人能挖掘出来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是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人们所能挖掘的时间,那么人跟人的时间差别就大了。我有一次到杭州去,等飞机起飞,飞机在跑道上延误时间,人们都是非常烦躁,整整六个小时。在这个时间里,我写完了一篇文章,这个就是一个例子,时间哪来的?很多文章,我是怎么写的呢?飞机上、火车、酒店,只要坐在那儿,我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所以说,当你看一天,时间差别不大,当你看十年,时间差别是很大的。时间就是这么来的,每一天都会过得比较有意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