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苑刚追思会 社区要人及中领馆代表出席 /

苑刚追思会 社区要人及中领馆代表出席

西温华裔富豪碎尸案死者苑刚,他的追思会5月31日上午在列治文殡仪馆举行,约有2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多位社区知名人士及中领馆代表,整个仪式历时约一小时,有参加者表示过程庄严。

治丧委员会上周在本地媒体上发布苑刚追思会讣告,定于31日上午10时在列治文殡仪馆举行。由于苑刚在本地中国移民圈子及商界具有一定地位,加上涉及凶案,一直受到社区关注。

当“世界日报”记者于当天上午9时半到达殡仪馆时,均获工作人员告知,媒体一律不得入内及拍照。记者从门外仍可望见殡仪馆的大门口也摆放鲜花,并附有“苑刚先生千古”字样的挽联。

苑刚追思会31日上午在列治文殡仪馆举行。(记者刘焕宇╱摄影)

多名社区知名人士参加了苑刚的追思会。(记者刘焕宇╱摄影)

其中一名治丧委员会委员,在追思会结束后向“世界日报”记者简单地介绍了追思会的过程:慈济代表为苑刚唱经祈福、苑刚生前所加入的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华联会)会长兼治丧委员会主任李效平,以及苑刚两位好友致词,忆述他生前事迹、苑刚弟弟苑强代表家属发言并答谢到来参加追思的友好,最后众人向遗像鞠躬离开。

消息指苑刚遗体早前已在列治文殡仪馆火化,他的好友表示骨灰应该会带回中国,并在中国举办纪念仪式。

据悉,整个追思仪式十分肃穆,全场安静,出席者较少交流。慈济派出数十名代表到场祈福,两位发言的朋友应该是专程从中国赶来。

根据追思会当天发出的悼念稿中写道:“苑刚先生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一生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对朋友坦诚相待,对家人呵护有加……一生乐善好施,常怀感恩、浩气长存!”。

该位治丧委员还表示,苑刚母亲身在中国,家属代表主要是弟弟苑强。至于出席追思会有多位社区知名人士,包括多位侨领以及列市议员区泽光、袁薇、寇鸿久等,一位参加了追思会的人士也透露中领馆亦有代表出席。

仪式结束后有参加者红着眼,向媒体大赞苑刚乐善好施,若有慈善募款,找他帮忙从不推拖,帮忙到底,是很好的人。

遗愿 成立教育基金会

据悉,华联会及苑强已成立“苑刚教育基金会”(Yuan Gang 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以帮助卑省需要财务帮助的学生。华联会发言人表示,苑刚生前多次为狮子会、卑省儿童医院等机构捐款,设立此基金会是根据他的生前愿望而设,且奖学金颁给对象并不局限于华裔,目的是为下一代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为社区作出一定贡献。他并指基金会的目标是筹到100万,资金主要靠苑刚的亲朋好友捐助,同时也欢迎外界共同支持。

苑刚的弟弟苑强早前已聘请律师入禀最高法院要求取得苑刚遗产的管理权。他仅获得半年的签证。华联会发言人表示,苑强会根据案情的需要申请续签延长逗留时间,华联会则会继续为其家属提供帮助及协调工作,以及关注司法进展,希望得到应有审判。同时,他们也会再具体讨论,如何为苑刚“讨回公道”。

锲而不舍 只为满足公众知情权

对一宗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新闻,记者自然是要尽本职给公众更多的知情权。所以,苑刚追思会当天,和治丧委员会差不多时间,甚至提早抵达殡仪馆的人就是勤力的记者。

追思会开始时间为早上十时,当记者九时半,抵达殡仪馆时,即时遭被工作人员拦下询问是死者亲友或媒体,如实回答后,工作人员请记者离开,并说:“你不能进入这里。”

追思会不对媒体开放,沮丧的记者只好拿着“长炮”在馆外观望,希望能拍到些什么。陆陆续续,其他被挡媒体,包括电视台都汇集一起讨论追思会。后又有几位媒体同行加入,原来他们到得更早,也一度混进入大堂,不过最后还是被“请出”。

殡仪馆停车场满是豪车,这无疑引起了记者们强烈兴趣,可就在大家拿出相机、站在属于公共场所的大街上拍摄时,工作人员跑过来严正申明:“不许朝殡仪馆、包括停车场拍照,否则我将叫警察!”

虽然在公众场所拍摄是记者们的权利,但“安分守已”的记者们还是默默地收好了相机。

追思会结束后,出席者陆续开车离开。有记者打听到他们会去一间饭店吃饭,迅速发车跟随,发挥挖掘新闻到底的精神,希望能找到某个出席者,打听追思会详情。

然 而当记者赶到饭店时,来宾们多已进入封闭式包厢。有眼尖的记者发现一位治丧委员会成员,请他做了简单访问,总算了解了部分情况。但包厢里面是否有更“重 要”的人士可以采访的呢?记者们决定守候。就这样等到里面用完餐,来宾们陆续走出包厢,记者们失望地发现,社区知名人士并无参与午宴。扑了个空,只好找了 几位来宾,了解一些花边。

这就是记者的工作,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时候寥寥数百字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而且必须更加努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5-06-01 09:00
    您已点过赞
    此人的做法,很像洗钱呀,以“不同人的名义”大量购置不动产?社区捐款“慈善”买个好名声?“回馈社会”?很多人得了“好处”?似乎死因也是财产纠纷?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