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移民回国偶遇 不小心把两骗子送进监狱 /

移民回国偶遇 不小心把两骗子送进监狱

看着可怜兮兮的摩登女郎,怜悯之心闪电般划过我的脑海。再看警察准备带这对男女回警局处理比皮夹更严重的社会风化问题时,心里浮起放她一码的想法。但是即刻二个大大的问号和惊叹号在我胸中竖起:泼在我身上的污名算擦净了吗?我的名算正了吗?长期执法工作养成的嫉恶如仇,绝不姑息的职业习惯促使我要追究下去。

实际上对下一步我该做什么我已胸有成竹。因为我记得老李在拾到皮夹的时候,曾报给我听,皮夹里有钱,二张信用卡,和一些票据。而刚才大包头还说他在银行里取了钱。于是我断定皮夹里一定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而这样东西现在就藏在摩登女郎右边腰间的口袋里。就在警察要拉大包头进警车的时候,我叫住了警察说:等一会,我有点小事要问这位先生。大包头本就不愿上警车,听我一说,以为找到了救兵,回过头来,弯下身子,几乎要跪下来。他低声下气地对我说:美国阿叔,刚才冤枉了你,实在对不起。我说:请你再打开皮夹子查查少了什么?大包头此时只想息事宁人,连声说:不少,不少。我问:真的?大包头回答:不假。

这时几百双眼光聚拢了过来,鸦雀无声地听我和大包头的对话。我说:看看你的银行取款卡是否还在皮夹里。我话刚一出口,大包头即刻晃过神来,惊慌失措地掏出皮夹,翻来覆去地查看,接着失声喊了出来:完了,完了,这卡里有几十万元钱。这卡呢?刚才我还取款用的。如果丢失几十万元是个大案,警察这才发现关于皮夹的事情还没结束。他对大包头说:再记记,裤子衣服口袋里再找找,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乱放。

我看看表已经快九点,陷在这烂泥堆里时间太长了。我留恋着刚才同老李谈笑的愉快。于是我以非常肯定的语气对大包头说:不用找了。我指着摩登女郎对大包头说:你的银行取款卡就在她的口袋里。大包头眼睛象牛一样直瞪瞪地看着我,他几乎不相信我说的。众人的目光也已质疑的据多。警察的目光和我的对视了一会,他应该从我的目光里看到了肯定,也会意了一个同僚熟悉的职业的眼光,尽管这个同僚来自于异国。说时迟那时快,警察转身抓住了摩登女郎的右手,反剪到她的身后,只听“吱”一声,她紧紧包裹身子的丝质连衣裙什么地方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吸引众多好奇目光的不是摩登女郎快要出洋相的胸脯,而是她腰间那透明的口袋和口袋里装着东西。那是一张蓝色的卡。大包头一眼就认出那是他工商银行的取款卡,他高声地如释重负地说:我的卡呐了伊口袋里。摩登女郎裂着大嘴,雪白整齐的牙齿缝里蹦出了“哎哟,哎哟”好象很痛苦的叫声。

警察放了摩登女郎的右手命令道:把卡拿出来。警察又问刚才没有答案的问题:皮夹怎么会到树底下的。摩登女郎以极低的声音回答道:是我藏在哪里的。警察有点不解又问:那你为什么要把这张卡藏在身上。女的脱口而出,我可以马上取钱去。这时周围的人群己是叽叽喳喳闹起一片声响,有一个高嗓门的问道:没有密码,侬那能取款。女的知道说漏了嘴,不开口了。是呀,没有密码,只是有卡是没有用的。热闹的场面又静了下来。目光又一次集中在我身上。

不过这次众人投来的目光更多的是敬佩,是期许,是相信。相信我会给大家一个答案。这是对我一个上海人的礼遇和尊敬。此刻他们眼中的上海人应该不只是乐观大方坦率正直,而更是在人们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在人们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们最需要你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勇气无私地耸起你的肩膀让你周围的人依靠。这才是当代的上海人。

我在美国官校读过行动学。人类每一个细微的下意识的动作都代表一种心理状态并有鲜明的目的性。我注意到摩登女郎在大包头检查钱包的时候,她左手有意识地用食指和中指在磨擦掌心。这个动作使我谨严缜密的判断和推理得到了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线索链。我侧过身,用沉稳的口气对警察说:你看她左手的掌心应该有数字的痕迹,可以肯定这痕迹她还没擦干净。说罢,我弹了一下落在袖管上的灰尘,意示老李,我们可以走了。当我和老李走过蹲着的摩登女郎时,我只觉一股恶心从喉咙里冒了出来。很快这恶心化成唾沫被我用尽力气吐到了身后。摩登女郎呱呱地叫着。她左手被警察撩起,手掌上的确依稀还能看见一排数字。摩登女郎还在叫着,她的惊慌藏在叫声中还是暴露无遗。她的哀嚎很快被一阵鼓掌淹没。一个上海年轻人尖而亮的声音跳到了所有声响之上:好样的美国人。我拉住老李的手,走出人群,回过头向还在鼓掌的人们招着手说:阿拉还是个上~海~人。我故意拉长放响上海人这三个字。老李用力握着我的手,我看到他激动的眼泪已经涌出他的眼窝。这时我还注意到周围很多人在擦眼睛。我听见一个沙亚的声音,它特别打动我的心:侬是阿拉上海人的好儿子。我连着点头说:是的,是的。说罢赶紧撘着老李的肩膀快步离开这一群激动中的人们。我们又开始愉快地回忆,又开始爽朗地大笑。这笑声在新华路的夜雾中久久地响着。

当我写完“上海人,你得为自己正名(之五)”时,我还有三个小时将要登机,飞回我为之奋斗的国家。在浦东机场,回首遥望我的母国,我的故乡,我的依恋之情仍是那么深那么切。再见了中国,再见了上海。一个海外上海人一定会孜孜不倦,继续努力同故乡的人们一起为上海人正名。(写毕于二O一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上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