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大股灾是金融动荡 还是政治权斗 /

中国大股灾是金融动荡 还是政治权斗

在经历了“6月巨震”、7月初“黄金大救援”、7月上旬“A股保卫战”等一系列足以载入历册的事件后,A股终于成功实现了“灾后重建”,开始止跌回升。舆论的焦点也从估值跌宕起伏的数据狂热中,转向了对中国政府此番出手救市的得失评价。

在近半个月的多空博弈中,中国政府为了救市,不惜直接动用公安力量打击做空,引发了西方媒体的批评。有人称这次救市是“暴力救市”,有人认为是“粗暴救市”,更有观点称,此番中国的股指“暴动”不是金融问题,而是市场对中国政府信任危机的一场空前爆发,事实果真如此么?

A股盘面震荡政府出手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股市不断上涨,包括官媒在内的舆论将此解读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以及领导层的看好和信心。在一片“牛市终于来了”的欢呼声中,人民群众纷纷筹资炒股,“慢牛”变成了“疯牛”,然后,终于在6月12日后掉头下跌。

20多天之内,上证综指累计下跌了接近30%,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更是跌去了近40%,A股市值蒸发了约20万亿元(人民币)。股市暴跌不仅让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也让人担心这可能是中国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前奏。于是,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甚至政治的声音,伴随着广大被套股民的哀鸣,一起四散传播。

七月开始,中国高层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救市“大招”,不仅使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出动央行、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公安部等部委直接杀入股市护盘。甚至派出公安部副部长到证监会查案,终于遏止了股市的狂泻。在挽救了股市下坠的同时,也开始又舆论开始批评中国政府的救市行为。批评的依据便是:股市的涨跌应该由市场决定,公权力主要是制定和维护股市运行的基本规则,也就是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员”而非直接上场比赛的“运动员”。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政治向来无法游离于经济之外。虽然习近平、李克强这两年多次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这场来势凶猛的股灾伤害的已不只是股民,也确实可能伤到正逢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尤其是被公众视为能干、高效的习李政权的形象。因此,中国高层不仅必须出手救市,救市行动还必须迅速见效。这也是为什么李克强对“挤牙膏”式的救市措施大为光火,要求“暴力”救市的原因。

事实上,股市暴跌到危害经济时,政府出手打救实属正常:美国1929年大萧条就是政府救助不及时,放任股灾蔓延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反观美国次贷危机,由于美国政府及时启动注入流动性等,经济恢复较快;1963年日本股市重挫,投资信托基金大量解约,使得证券公司爆发倒闭危机。日本政府曾为此发动14家银行与4家大型证券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共同证券基金,发动救市。港府也曾于1998年动用1,200亿元入市,成功击退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兼赢大钱。在干预过程中,突出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作用,让金融机构积极自救,并有效进行投资者预期的管理,就不会对市场运行机制产生很大影响。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7月17日在谈及中国政府稳定股市时也说:“必须注意,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股票市场。世界各地(股市)发生各种状况,政府都会采取措施降低国内股市波动程度。”金墉是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金墉指出,考虑到近期的股市波动,虽然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已逐渐减速,标志着习近平所说的“新常态”,但中国仍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对世界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在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约30%来自中国。中国去年的增长率为7.4%,我们预测2015年增长约7%,依然让世界羡慕。”

金融动荡还是政治权斗?

不出人意外的是,此番的股市暴跌,也再次被有的舆论解读为中共权斗。“金融政变”、“看似中国在开放资本市场面临的阵痛,倒更像习江政治角力的延续。”、“股指暴跌,不是一场金融震荡,而是中国政府信任危机的爆发”等说法也开始蔓延。

事实是,中国还是一个炒作“预期”的市场,股指暴跌前的“疯牛”行情,让股票价格被炒得几乎失控,成为一个不断火上浇油的过程。如果把中国股市比作一栋楼,那这栋楼不仅根基不稳,而且楼层还建得过高。所以,根基不稳的牛市一旦坍塌,结果可想而知,也就是前期大家看到的这样。中国的基本国情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千千万万小散户与机构、资本大鳄在同一个市场上搏杀的现象。这是今天中国股市的最基本国情,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实。

中国今天对有着较多衍生工具的西方放任式金融市场并不了解。中国有近1亿股民,这还不包括购买基金的人数。这就意味着,除了农民和农民工,绝大多数城市家庭都在股市有投资,这个群体实际上也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而最新披露的数据也显示,只有5.7%的家庭使用了融资杠杆,其他家庭都是在用自己的储蓄投资。这就是说,当遭遇股灾,这部分人损失的都是自己多年积累的储蓄。而中产阶级素来被社会理论视为一个社会的稳定器,影响到这个群体,就会产生不稳定和混乱。当监管部门决定放开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杠杆和股指期货时,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

政治家当然会关心股市,但他们关注的不是市场本身的高低变化,而是市场动荡带来的社会效应。如果人为夸大股市的政治影响,将其政治化,这对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无益。股市跌宕起伏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这是中国改革过程中难免的风险。中国肯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躲过这场危机。这次股市灾难为西方继续认识习近平、中共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又提供了一次机会。虽然西方舆论质疑中国政府对股市的“有形干涉”,但是,西方政客和学者们都承认“黑猫和白猫”的道理。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手法得当,无怪乎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而且,《金融时报》的一篇分析文章甚至担忧,如果(政府不介入)让市场力量自行决定,中共当局也会面风险和失控的局面,这反而对习近平的改革计划是不利的。这类担忧,在其他西方媒体也并不少见。

无论如何,西方接下来仍会观察,共产党究竟会以多大幅度给予市场自我的修复能力?习近平如何应对自己改革过程中的多种震荡?这种追问不会停止,等它们得到答案或明白过来的时候,一个全新的认识可能会自然而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