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评:中日高铁大战 恶性竞争渔翁得利 /

评:中日高铁大战 恶性竞争渔翁得利

10 月初,北京提出50亿美元免担保条件,抢到兴建印尼第一条高铁的合约,坏了日本大计,让日本舆论界大譁。最新一回合,日本效法中国,以利率不到1%的融资,23日争取到印度孟买首个子弹列车计划。明年吉隆坡到新加坡有马新高铁招标,越南也有建高铁的构想,中日高铁外交战还有得打。

中国高铁近来在海外市场攻城掠地,如英国邀请中国建设高铁,吸引中国资本参与是主调;印度除了给日本这段500多公里的计划外,还给北京策画由新德里至孟买1200公里、造价将达300亿美元铁路的可行性评估,并将另两条路线的可行性研究,交给法国和西班牙,意图引进多国竞争,争取利益最大化。而中美合作建设并经营美国加州通拉斯维加斯的高速铁路,在“欧习会”后,中方提意向书。

中国政经实力和“高铁外交”力量强大,是最大筹码。2014年底,中国高铁路线营运里程达到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底,中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1.9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里程的60%,运营经验与安全已受到一定检视与肯定。建设成本方面,2014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高铁分析报告,中国高铁建设成本是其他高铁大国成本的三分之二;中国在高铁数量、技术、成本上都占优势,也难怪中国要对高铁输出寄予厚望。

然而,日本新干线也不是省油的灯。通车50年零事故的纪录,安全品质已接近神话。新干线“安全、准时、快速、便利”成世界标竿。50年历史的新干线在日本,至今唯一输出地只有台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来积极推动新干线走出去,期待振兴日本经济及政治实力。

因此,日本政府提供“官方发展援助”(ODA)贷款,让原本决定给中国兴建的泰国清迈到曼谷高铁线,在日本提供不到2%利率下,硬生生被日本夺走,导致中日两国高铁大战成了“砸钱大赛”。印度铁路局长密塔说,很多国家都提供高铁技术,但同时提供技术和融资的只有日本。

几次角力中,中日各有斩获,但国际争逐游戏使成本与风险越垫越高。日本媒体批评,印尼宣称将高铁计划交给中国,就是印尼在玩弄中日平衡外交。虽然日本早在2009年就进军印尼,部署高铁投资。印尼新总统佐科威上台后风向转变,先向中国抛合作计划,再声称高铁太贵,要废中日两国的计划改投资中速铁路,硬逼两国降价。印尼也学台湾,扬言“政府零出资”,日本要求政府担保,但印尼官员透露北京“有胆量”提供免担保融资,让日本受挫。中日两国砸钱抢生意,亚洲各国当然乐看好戏。

另一关键因素,是印尼和印度两项高铁计划,都是总统或总理家乡的重要建设,也是新政府的筑梦政绩承诺,谁能协助当地政治领袖“筑梦踏实”,就抢到生意,安全技术反而是次要。然而,取得投标是一回事,能获利并有效营运又是另一回事,破产的台湾高铁就是显例。未来印尼、印度政府能不能做到有效营运高铁,还在未定之天;中日为振兴国内经济,拼高铁输出,反而成东南亚诸国玩弄的对象,对中日两个大国都有些得不偿失。

固然高铁路线竞争,除了经济利害,还有政治战略的谋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亚投行,都有为大计划做后盾的思考。日本的亚洲开发银行与东南亚经营,何尝没有类似盘算。中日较劲结果,反而成为各国政客广开支票的提款机,成为扭曲当地政商关系的助力,后遗症之大,只怕未必能创造和发展;而一旦挫败,可能拖累整体经济,相信不是两国领袖所乐见,但中日恶性抢标下,面子第一,已无法兼顾这些后遗症。

其实,国际竞争早已不是冷战的零和游戏,国际商战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日高铁大战何尝不可做如是观。中国高铁许多核心技术还在日本手中,而新干线运营成功获利经验,世界少见;但有效的资源与劳动力的投入,须由中国高铁来促成。两国现在的恶性竞争,是损人不利己的愚蠢作为。

中日如果能打破局限,互相截长补短,重新部署彼此合作关系,未尝不能重新定义开发中国家的高铁市场,如能有效分工,可能共创双赢,甚至三赢局面。中日两国竞争,已改写西方文明创造世界的历史,未来亚洲自身的力量会不会有更耀眼演出,就看中日领袖的格局与眼光,能否放下历史和政治恩怨,携手创造新速度与新梦想,改变世界的风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