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肉协:部分肉食致癌不能一概而论 /

中国肉协:部分肉食致癌不能一概而论

【财新网】(记者 孔令钰2015年10月28日,中国肉类协会对“部分肉食致癌说”回应称:癌症有多种发病因素,肉食与癌症的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人群、饮食习惯等因素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0月26日晚,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最新报告称:食用红肉可能致癌,而加工肉食则确定致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食,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该报告引发巨大争议。红肉、加工肉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消费者担心,“还能不能吃肉了?”肉类协会和企业也发声,为肉辩护。

世界肉类协会在官网声明,IARC仅仅代表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科学家的观点,并非科学共同体的共识,该报告只是基于现有文献,而没有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这场“嘴仗”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误会。对于红肉、加工肉食与癌症的关系,学术界已经研究了很多年,“致癌”说法早已有之,但是否确定致癌性,以及机理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未来或许会出现新的科学证据。

IARC基于已有的科研成果,做出“加工肉类确定致癌、红肉可能致癌”的判断。但在吃肉到患癌之间,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还要考虑吃肉多少、 怎么烹饪以及其他干扰因素。在IARC的1类致癌物名单上,也有太阳辐射。“吃肉致肠癌”的逻辑,就如同“太阳辐射导致皮肤癌”一样——万物皆毒看剂量。

世界肉协和中国肉协的回应,并非与IARC基于同一水平的科学讨论。但在他们看来,科研有不确定性,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这种不确定性更甚,没有必要“谈癌色变”。

中国肉协称,其今年已经承接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委托的《肉类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与行业风险监测预警》项目,将会针对消费者对“部分肉食致癌”的反应和加工肉食的销售变化,收集信息与加强管理。

目前肉类产业“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有的观点认为应减少肉类产量,理由是多吃肉有害健康、多养殖有害环境。但肉类协会预计,到2020年中国肉类产量将会出现1000万吨缺口,要努力保障供给。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约为14.5亿人。按人均肉类消费达到69公斤计算(平均每人每天2.6两肉),肉类总产量应达到1亿吨,比2014年增产1293万吨,增幅14.8%,平均每年增幅不到3%。这个目标是大体合理的。”肉类协会称。

“但是,根据前期的相关研究,受我国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到202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预计只能达到9000万吨左 右,会有1000万吨左右的供求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肉类消费国,如果肉食供给不足,可能引发全球肉类结构失衡和价格波动,进而冲击 全球肉业安全。”

中国肉类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民政部批准登记的全国性肉类生产流通行业社团组织,是前述世界肉类协会的成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