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1955年中共授衔仪式揭秘 许世友被降级 /

1955年中共授衔仪式揭秘 许世友被降级

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兵种只评少将以下的校尉级军衔,少将以上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以中央权威防止“闹衔”。程序规定先由个人自报衔级,然后由中央军委平衡审定。许光达比较谦和,报了上将;皮定均报了少将;而许世友不太谦虚,报了大将……许世友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长,战功不小,自报大将亦合“规格”,但经“综合平衡”降为上将。本文摘自2013年第20期《读者》,作者裴毅然,原题为《1955年评衔花絮》。

1955年9月27日,中共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第一次授衔、授勋仪式

1955年,无论从“学苏联”、军队建设正规化国家化角度,还是对开国将领的“论功行赏”,都需要实行军衔制。但从最初的红军到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我军一直强调“官兵平等”,这回帅将校尉一级级评起来,排起座次,不仅服装上“星”、“杠”、“豆”晃眼刺目,直接显示衔级、钩挂工资收入等硬件,更关系到“对革命的贡献”、个人脸面等要紧软件。这件事实在很棘手,不搞不利于全军的正规化国家化,但搞不好、摆不平,沸反盈天,很不利于安定团结。如此这般,既要实行军衔制,又要平稳推进,很考验中央的领导水平。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向军界发出“评衔”信息。中央军委干部部召开全军“军衔奖励工作会议”,交代评衔中的掌握标准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事宜。 2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向全国宣布即将“评衔”。中央军委要求年底前完成这项工作。

最麻烦的当然是高干,尤其元帅以下的将级军官,如何评?怎么搞?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兵种只评少将以下的校尉级军衔,少将以上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以中央权威防止“闹衔”。程序规定先由个人自报衔级,然后由中央军委平衡审定。

评衔开展后,果然引起全军上下关注,虽然当时军队干部“阶级觉悟”较高,不好意思要地位争级别,但毕竟评低了,面子不好看,心里也失衡。许光达比较谦和,报了上将;皮定均报了少将;据说许世友不太谦虚,报了大将……还有人甚至哭鼻子,毛泽东诗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揶揄那些闹衔闹级者:

现在有些干部争名夺利、唯利是图。在评级过程中,有那样的人,升了一级不够,甚至升了两级还躺在床上哭鼻子,大概要升三级才起床。……他们不是比艰苦、比多做工作少得享受,而是比阔气、比级别、比地位。这类思想在党内现在有很大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

最后,综合平衡,包括照顾“山头”(即红军三大来源),评出十大元帅十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802名少将。过程中有一些波澜,总体还平稳,未闹出太大动静。1955年9月27日下午五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将级以上军官授衔典礼,10月1日正式实行军衔制,金晃晃的军衔服出现街头。

原来,最初设计时就根据整体情况,先制定几条硬性规定,以便参加评衔的军官们人人“参照自定”,先在心里打打“谱”,不要心理预期与最后的定衔相差太大。元帅乃最高级别,全党全军公认,牵涉人数不多,争议不大。麻烦的是大将以下,谁上谁下,人数多,牵涉面大。因此,中央军委规定较细,防范未然。具体杠杠如下:大将必须红军时期担任军级职务以上、上将必须红军时期师级以上、中将必须红军时期团级以上、少将必须红军时期营级以上。

但也不绝对按上述杠杠来,有一定灵活性。许世友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长,战功不小,自报大将亦合“规格”,但经“综合平衡”降为上将。粟裕红军时期最高职务为中央苏区红四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可上可下的“红军时期军级”,但因解放战争战功卓著——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按绝对战功,粟裕应列元帅,但粟裕入党时间较晚(1927年6月),军内资历相对较浅,只好委屈他为第一大将。张爱萍,红军时期最高职务师政治部主任,勉强师级,“综合”为上将。

“皮有功,少晋中”,毛泽东为36岁皮定均评衔时作出的著名批语(镌于皮墓)。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1928年入团,英山县童子团长,1929年参军,1931年入党,以营职参加长征,1937年初升团级。抗战爆发后,129师特务团长、太行山军分区司令。1944年8月,开辟豫西根据地。1945年10月,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旅长。1946年6月中原突围,皮旅向东转移,迷惑牵制国民党军,以掩护军区主力向西转移。皮旅孤军作战,巧妙抢关夺隘,穿插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连续二十余天奋战,冲破堵截、全旅几无损失抵达苏皖解放区,一战成名。1949年后,任24军军长兼政委,1952年入朝作战,时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自报少将,毛泽东擢为中将。

许光达报上将,擢升大将。不少红小鬼出身的将军还不到四十,如今营团干部的年龄。如萧华上将39岁,刘震上将、陈锡联上将40岁,江腾蛟少将36岁。

有六位将帅谦虚让衔。初评后感觉高了,主动要求“走低”。徐向前、罗荣桓要求不授元帅;徐海东、许光达要求不授大将;徐立清要求不授上将;孙毅要求不授中将。最后,中央军委只降了徐立清一人,由上将降至中将。徐立清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1949年进疆一兵团政委,无论按红军时期职级还是现任正兵团级,都够上将。但他时任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具体负责这次授衔。周恩来做他的工作,要他接受“组织决定”,接受上将,徐立清倒过来做周恩来的工作:有些人闹衔,两眼只盯着干部部,我授低了,有利于做这些人的工作。周恩来从政治角度出发,同意了徐立清的降衔请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