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祖裔语言班命运未卜 少数族裔社群齐谴责 /

祖裔语言班命运未卜 少数族裔社群齐谴责

新学年的第一个星期今天结束,但就读多伦多教育局广东话或国语中文课程的一万四千多名学生的命运却仍然未卜。他们不知道九月十四日是否能够继续学习祖裔语言。

据《星岛日报》报道,国际语言课程在促进族裔和谐,令多伦多成为全球最多元文化以及优秀居住环境方面功不可没。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港加联、大多伦多地区佛教联会、王裕佳医生、吴温温、前新民主党副主席谭润棣,以及多个少数族裔社区向教育部长韦蒂玛发出公开信,谴责省府取消或削减祖裔语言和英语为第二语言(ESL)课程拨款,将危害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社会稳定。

信中指出,祖裔语言课程、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及反对种族歧视教育三者鼎足而立,否则学校会出现两极化,亦不能够切合社会的需要。

谭润棣表示,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调查研究一再证实三者不可或缺。她反驳祖裔课程无用论的短视说,这些计划乍看之下好像是浪费纳税人的金钱;但长远而言,让儿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将令整个社会受惠,更节省日后的社会负担。而学校作为一个政府机构,祖裔语言课程的设立亦代表着社会对少数族裔和多元文化的尊重。

事实上,国际语言课程并非只为少数族裔学生而设,不少白人学生或其他族裔的学生都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其他国家的语文。多市教育局为课程正名,由“祖裔语言”改为“国际语言”,是反映出这些语言在世界上都相当普遍,亦不局限少数族裔学生就读。

她说,华人、意大利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在加国长期受到歧视,华人和其他新移民子女在学校使用母语而被打骂的情况到六十年代中仍极为常见,令少数族裔儿童身心严重受创。直至七十年代华人联合其他族裔的家长几经艰苦才促成祖裔语言课程的设立。因此这并不是单纯的课程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未来。

多伦多教育局的国际语言课程现时提供包括中文、越南文、意大利文以至阿拉伯文在内的四十七种语言,有接近三万四千名学生,在全市大约二百间学校的一千三百八十八班上课。学习广东话的有九千一百六十七人,国语及普通话班有四千八百五十四人。每年经费约三千万元。

安省教育法虽然有明文规定,不论任何一种语文,只要有超过二十五名学生提出,教育局必须免费提供课程。但问题是省政府的拨款公式不支持星期六课程的开支。而且每名学生只有四十一元的拨款,根本入不敷出,令教育局每年要补贴一百一十五万元。

将现时的星期六祖裔语言课程取消,代之在平日下课后上堂是最差的计划。谭润棣以她曾担任教育委员的经验说,学生平日上课一整天已经很疲倦,再要加上祖裔语言自然缺乏兴趣和学习热诚。而且星期六的班级,不少家长都会留在学校协助或担任义工;但课后的祖裔语言课程往往全校只有一两班,校园安全成为一大顾虑。况且特别是在冬天,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摸黑接子女下课。教育局一个原有四百名学生的波斯语课程,改为课后上堂只剩下四十人。

与欧洲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能够流利掌握两三种语言比较,北美洲学童的语言能力其实很差;教育界和政客却依然短视的故步自封。在现时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体系之下,自立国以来就是出口导向的加拿大,又如何提升最基本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陈永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