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军功臣曝光 历经惊险险丧命
前身是二炮的火箭军是一支精干高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近日,解放军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除海陆空之外的中国第四军种自此诞生。
中共党媒人民网披露,在火箭军中,隐藏着一支非比寻常的高技术专家队伍。
陈礼国:中国军队在“真枪实弹”上安装引爆装置第一人
陈礼国是战略导弹部队导弹专家、某基地高级工程师。
某年秋天,为检验某型导弹装备安全性和有效性,战略导弹部队某基地即将执行一项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实施此类试验,成功与否影响巨大,陈礼国再次被任命为现场指挥组成员。试验的关键环节是往装备上安装引爆装置,技术难度大,一个静电火花或动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陈礼国主动请缨接替原操作号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惊险操作,引爆装置安装成功。陈礼国成为中国军队在“真枪实弹”上安装引爆装置第一人。
在陈礼国任某基地装备部长到副总工程师的 8年间,他带领科技人员先后攻克 153项科研课题,有 16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国家和军队空白。
邱成龙:中国军队战略导弹作战运用“首席专家”
在中国战略导弹“绝密档案”中,签署他名字的“作战运用方案”数以千计;在战略导弹部队演习发射的“中军帐”里,由他拟定的“作战辅助决策报告”在信息化指挥平台上无声运转,掌控巨车长剑。邱成龙作为中国军队战略导弹作战运用专业带头人、常规导弹作战运用研究奠基人、战略导弹部队作战运用研究领域领军人,用生命绘就了 “中国弹道”。
火箭军成立
2009年 10月 1日,中国精确制导武器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首次受阅。战略导弹部队从“静卧深山”到“全域机动”,实兵实装实弹演习的烽火映照长剑。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运筹帷幄的中军帐里,导弹作战运用“首席专家”的席位上,无一例外地摆放着“邱成龙”的名签。
上世纪末,一场大型演习拉开帷幕。由于导弹型号、打击频度、作战要素空前复杂,战略导弹部队首次成立演习辅助决策中心,邱成龙担纲技术负责人。
身经百战,邱成龙深感传统作战辅助决策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导弹作战集团的需求。他决定研制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战役演习辅助决策系统”。两年后,这一系统开始在天南海北的演兵场上运用,推动中国军队演习辅助决策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跨越发展。
谭清泉:让危险弹体出现“奇迹” 恢复安全状态
谭清泉是战略导弹部队导弹专家、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从军近40年。身患肺癌时依然惦念阵地,他说:“继续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治疗。”
某型号导弹检验发射到了紧要关头——导弹装填对接。距起吊还有一小时,靶场突然刮起狂风,黄沙弥漫。谭清泉调整了方案,现场指挥协调,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任务,还开创了该型号导弹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装填对接的先河。
2012年,导弹阵地综合整治,现有阵地某控制系统已不适应新需要。谭清泉提出:拆除原有系统,重新设计。谭清泉与战友一起攻关 3个月,研发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在阵地试用后,性能稳定,还解决了老系统存在的“痼疾”。现在,该系统已被推广列装。
在谭清泉眼里,“能不能干,不能只看专家权威,更要看实战需不需要。”这些年,他先后破解技术难题 200多个,研发模拟训练器材 80多件(台),4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陈学东:研制“神器”解决“巨无霸”导弹发射车运输难题
陈学东是战略导弹部队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成功解决导弹发射阵地和导弹技术阵地的训练难题。
2009年,共和国 60华诞之际,旅里官兵得以参加国庆大阅兵。但号称“巨无霸”的新型导弹发射车个头大,铁路输送平板窄,要求装载的车辆左右偏差不超过 5厘米,否则长途颠簸容易使发射车发生位移,引发安全事故。
两个月后,陈学东研制成功大件位移器和发射车铁路运输支架。有了这两件“神器”,导弹发射车跨区长途输送不再成为难题。从此,这两项科研成果,成为伴随这支新型导弹劲旅剑行天疆、驰骋南北的“功臣”。
陈学东被基地评为导弹技术尖子人才,连续十余年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廖平:解决两款新型导弹发射试验故障难题
在战略导弹部队装备部军代室总代表的名册上,廖平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然而他在许多场合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看重。
一种新型号武器装备即将进行靶场试验,在现场的上级领导想找位专家,更深入地了解新装备信息部分的技术原理、作战性能和发展前景,周围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廖平,找来一试,果然讲得通俗易懂,切中要害;部队即将接收新装备,先行组织骨干培训,找专家上课,也愿意找廖平。
2007年冬天进行的战略导弹部队某型导弹发射试验传回的数据表明,廖平负责的那部分弹载关键设备出现故障。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另一型号的发射试验也是因为他们所负责的关键设备出现问题而失败,原因至今还没找到。
两个型号装备故障的查找定位归零工作几乎同时展开,两个月后,给两型装备研制带来巨大困扰的关键问题终于先后查清、解决。
这年 6月,第一个型号装备率先迎来靶场试验,导弹精确命中目标。12月,第二个型号装备也到了一弹定生死的时刻。发射结束后,遥测数据传回:圆满成功。
凡与廖平打过交道的军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都对他在装备质量问题上把关之严格、态度之较真有过充分的领教。
最后,党媒表示,火箭军部队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科技领域典型人物的出现,是反映火箭军部队发展进步的一个个窗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