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受语言经济限制 移民家庭虐老问题受关注 /

受语言经济限制 移民家庭虐老问题受关注

华人移民家庭中老人因受语言及经济的限制在家中受到精神虐待的现象在昨日公布的一个报告中露出冰山一角,引起社区服务机构的关注。

据《世界日报》报道,由耆晖会及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奈史密斯(Sheila Neysmith)和其博士生谭可思进行的一项调查昨日公布结果,这个“华人社区虐老问题研究”报告首次全面探讨华人社区虐老问题。

参加调查工作的多大社会工作系博士生谭可思介绍,调查工作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共分 5 个小组,其中 4 个小组由 33 名直接照顾华人长者的护理员组成,另 1 个小组由 7 名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组成。这 40 名参加小组讨论的人士多数为女性。

调查发现,华人社区老人遭虐待现象主要以精神上的虐待为主,身体虐待现象较少,而施虐者和受虐者各种职业和背景的人都有。

常见的虐待形式有用侮辱性的语言责骂长者。例如有护理员提到,有的子女以“某某太太”来称呼自己的母亲;还有的子女问老人“你怎么不去死 ? ”等事例。

其他常见的虐待情况还包括家人蓄意隔离老人,不让老人与其他家人共处;将行动不便或脑力衰退的老人关在家里,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及饮食;不给予适当照顾以及经济剥削等。

调查人员分析华人社区老人受虐现象发生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后指出,华人老人常常处于与世隔绝和极度孤独的状况,他们通常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活动空间只能局限在自己家中,受到家人忽视,心里的痛楚和寂寞也无处诉说。

例如有护理员说,有一位盲人老妇在家中没有任何事情做,每次有护理员来访就大哭;有的老人甚至是处在“等死”的状态;还有一位老人甚至说自己想跳下楼自杀,却遭到自己家人的嘲笑,说如果她摔不死会更难受。

调查还发现,由于华人社群以移民家庭为主,与移民定居有关的问题也影响到老人的精神状况。

很多移民家庭中,子女家人都需要为生存辛勤工作,有的人甚至同时从事几份工作以养家。在沉重的工作和家庭压力下,往往容易出现家庭纠纷,埋怨、发泄及虐待老人的情况也随之发生。

由于华人家庭中的老人通常与外界隔绝,而且由于中国人“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华裔老人受虐的情况就更难为人知晓。另外,尽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华人老人受身体虐待的现象较少,但正如一家庭服务机构代表指出,在该机构服务的精神上受虐待的老人中,当护理员更深一步调查之后,发现其中有50%的老人其实也同时受到身体虐待。

耆晖会总干事梁乐欣表示,由于政府大规模削减家居护理服务的照顾钟点,护理员上门服务只限于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指定工作,比以前的时间减少,护理员也难与老人做伴倾谈,更难发现耆老受虐的现象。因此调查报告中提议:推广预防虐待教育;增加护理及支援服务;为服务机构提供专家谘询服务等。“华人社区虐老研究报告”将会在耆晖会网站刊登,耆晖会网址为:www.carefirstseniors.com。(乔森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