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李克强2016年国务院工作传递四大信号 /

李克强2016年国务院工作传递四大信号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走向何方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疑问,2月14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讲话从四个方面释放明确信号,为2016年国务院工作定下基调。

纵观李克强这方讲话,可以从中发现中共决策层今天在经济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态度。

首先是重视就业。李克强在这次讲话中表示,“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近一个阶段以来最大的亮点。”

与不再强调GDP增速同步,本届高层对于就业也体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多维新闻此前就曾表示,面对外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质疑,中国政府试图不断告诉外界这并不是问题,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反腐为先锋,改革为基本盘,法治为保障,就业为稳定器,公共服务产品和创新为经济增长点的“习近平新政”。

与西方重视资本不同,中国官员的治国理政观中,民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就业问题则是民生保证的直接体现。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中国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显然已经陷入了一种“船大难掉头”的尴尬境地。

2014年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并不能说的上是景气。但是令西方社会学者感到不解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增速下滑的时期,中国的社会总体却保持了稳定,甚至上访、维稳时间也较往年减少,关键原因就是在于民生的保证。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这是能够维货币财政等诸多政策的定心锚。

“就业”是保证一个国家和社会能够持续太平的“稳定器”,没有这个稳定器做保障,任何改革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从“GDP”向“就业”专业,代表着政府政绩观的彻底扭转,这是带有积极意义标签的变化,或许正是这届政府带给民众的最大改变之一。也是为何李克强在新年后第一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先提出“就业”的原因。

其次,李克强再次强调了官员作为的问题。

官方报道称,李克强严肃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针对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各自“对对表”。“该你分管的领域,哪些大指标出现了问题,出的政策落实怎么样,都要负责任!既要让自己‘紧张起来’,也要督促下面的地方部门‘动起来’。”

熟悉中国政治的人大多清楚,李克强自上任后多次对于中国官员无为现象进行了批评,甚至为此“拍了桌子”。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高层已经认识到官员“不为”现象严重,甚至有可能将成为一颗改革之路上的“地雷”。目前在地方,从省级到基层一线,各级官员也多因为反腐、整 风、不敢出风头以及公务员队伍不稳而出现“畏难”情况,在政治上表现为群众路线运动下不得发牢骚的“不敢说”,在经济上表现为经济结构转型而导致的“不敢 做”,伴随着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态,整个官场呈现出一种“迷茫”和“不为”的状态。如果要继续推进中国改革进程,打通最后一公里,破解官员无为就成为关键问题。

第三,在要求官员要有作为后,李克强表示,各地方、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确立底线意识、增强忧患意识。

“底线意识,忧患意识”的说法在此前并不多见,之前在中共党内,曾提出中共党员要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较之下,李克强的表态更多的是体现在经济层面,尤其是外界认为李克强含蓄的对证监会在2015年的表现表达了不满。在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下,国务院各部门将承担怎样的责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许在2016年给人更多的猜想。

李克强讲话中强调的第四点还是创新,称要把“众眼”、“众足”变成自己的“眼”和“足”。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以制造业出口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表现抢眼。增长最快的年份甚至超过40%,保证了低通胀下经济实现10%以上的高增长,外贸的十年“黄金期”成就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今天,这个曾给中国带来增长奇迹的最有力翅膀业已无力。从国际上看,以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变革是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在内的从发展中到发达经济体跨过停滞泥潭的共同经验,这些国家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国家创新发展规划或政策。中国以创新驱动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可以说有据可循,作为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在危机评估后的必然抉择。因此不出意外,创新、创业仍然是2016年李克强关注的最重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