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移民 /
  3. 宝藏怪谭(上):投资移民要回国寻宝 /

宝藏怪谭(上):投资移民要回国寻宝

W君来自北京。

操着一口略带四川口音京腔,他向我描绘一幅颇为励志的好男儿北漂传奇——自幼长在川西农村,由于勤奋好学,鲤鱼跳龙门进了北京。毕业后,没有根基的他混迹中关村,却鸿运高照遇到一位漂亮的高干千金,入赘豪门,纵横商海。后来老泰山驾鹤西归,又携妻带女投资移民加拿大,买屋置地,做起寓公。

该老弟一直是我忠实客户,由于年年定期作除虫服务,多少有些交情, 我们很谈得来。

那个周末,原本去他家作日常维护,老弟却告诉我,今天留我吃饭,因为要回国一段时间,没准儿几年,委托我继续对大宅进行除虫服务,不让老鼠蚂蚁在里安家,今天就算告别。

本想推掉,他却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家乡名酒,见保姆已摆好饭菜,于是,“不争气”地坐下来。

他打电话帮我约好司机,让我放开喝。

为了一笔可观收入,今天索性舍命陪君子吧。

……

老弟告诉我,回国,是因为家乡有一难得机遇在等他.

“什么机遇,能否透点信息?”我半开玩笑。

“最近国内有个新闻,你关注没有?”

“什么新闻?”

“听过张献忠宝藏吗?”

……

小时候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知道张献忠这个人物。按小说和正史说法,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是位大英雄,趁天下大乱,率军攻入四川,在成都称帝,建大西国,后被吴三桂灭掉。不过覆灭前,将富可敌国的金银珠宝藏在川西某地,杀掉所有知情人。该事件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宝藏之谜。

“新闻说宝藏找到了……,就在我家乡……”

想起几天前确从网上瞥到这条新闻,说成都附近一个小镇发现线索,宝藏就在水下。可我很难把该新闻和眼前这位寓公联系起来。

“其实我小时候就知道那儿有宝,附近十里八村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发财,还有人为此而暴死,文物贩子和犯罪团伙是那里常客,发生过很多奇闻怪事。”

借着酒劲,他侃侃而谈。

“你写博客,我和很多朋友都是你粉丝,反正兄弟要回去发财了,今天,就给你提供点素材……”

他这么一说,我倒真来了兴致,一边喝酒,一边专心致志听他摆龙门阵。

……

“别的不谈,就说一件怪事,不过跨度很大,要从我六岁讲起……”

“那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我插一句。

“对头,我们那个村计划经济年代很穷,自然资源匮乏,后来兴办村镇企业,鬼使神差,干什么赔什么。不过老天公平,村里虽然穷,但人杰地灵,清朝时就出过状元。恢复高考后,每年都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连续几年,地区高考状元都在我们村。”

……

“然而这一切却不可思议改变了……”

他喝口酒,继续说。

“那年冬天枯水季节,一位叔公在江里捞到一块并不起眼的玉佩。”

“不起眼?”

“对,真不起眼,质地普通,还有破损,上边有些看不懂文字。你要晓得,我们那儿常捞到宝贝,这算什么,在文物市场不值钱,谁也没当事,叔公用破绳把它吊梁上哄孩子玩。”

“那不会是个什么大宝贝吧?”我隐隐觉出背后的故事。

“你猜对了,我们不懂,可有人懂!”

“当地博物馆老馆长是我们村出去的,退休后常回来过年。那年初一,他在叔公家见到这个玉佩,眼神怪怪的,相面般看了半晌,天哪,你猜他说什么?”

“什么?”

“他说那个破玉佩竟是八大王的!”

“八大王?”

“就是张献忠!是他随身所带玉佩!”

???!!!

“张献忠出身贫寒,玉佩随他成长,又跟他起兵,南征北战,尽管不值钱,但他一直带身上,因为那是“灵魂”和运气所在……”

“老馆长不会让你们上交国家吧”,我插话道。

“没有,要是往常,他一定这么做,可那天,竟一反常态,我们也不明白。老人家神情凝重,嘱咐村民保守秘密,不要外扬,尽快挖坑把它深埋掉,还让叔公请人作法。那年头这可是彻头彻尾封建迷信,谁敢啊?他见人们为难,又说实在不行,干脆送远方,处理得越远越好……”

……

“老馆长走后,叔公把它交给村长,村长又聚拢村里有名望有学问的长辈们开会,多数人主张听老馆长的,但一位前辈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说八大王宝藏就在附近,我们得到玉佩是天意,说不定能给村里带来财运,他建议修个隐蔽神龛将玉佩供起来,但要瞒着老馆长,那毕竟是咱村出去的大人物……”

“毕竟苦日子过够了,前辈这么一说,大家都觉有理,于是决定集资,在村长家后院建个神龛,供起玉佩。”

“村长还嘱咐大家,务必保守秘密,不能让政府和附近十里八村知道……”

“照您这么说,村里接下来就该转运发财了?”我调侃道。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我,若有所思却又带着一丝难以名状的苦涩,不过细品起来倒更像某种恐惧,

“是的……”

……

来源博客:在加国除虫
原文标题:除虫生涯 宝藏怪谭(上)
原文链接:http://blog.51.ca/u-83209/?p=78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