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两会:记者不敢问折射中国舆论现实 /

两会:记者不敢问折射中国舆论现实

北京的两会季开始,相较于往年的热闹,今年的新闻发布会显得平淡许多,有媒体更直言“两会无新闻”。3月2日中国政协首场发布会,便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日前据报道,政协发言人王国庆在接受陆媒《京华时报》采访时,对一些外界感兴趣的问题做了回应。

其中记者问道,相比于国外的媒体,对于敏感问题中国媒体可能想问又不敢问,这种局面如何打破?

王国庆回应称,国内记者提问之所以显得“客气”,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不锋芒毕露,也有记者提问时有顾虑,怕采访对象不高兴。同时,记者可以问尖锐问题,但不要走极端,挑战底线。

两会发布会的记者提问可谓一团和气

尽管王国庆表示不反对记者提问尖锐问题,但回顾政协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场内仍是“一团和气”,提问的绝大部分均为中共党媒官媒,很多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并没有得到发问机会,事先有所规划、演练的痕迹很重,该有的尖锐问题更是不见出现。

是不是中国记者的专业素养不够,提不出尖锐问题呢?是不是中国记者的新闻视野不宽,看不到尖锐问题呢?是不是中国记者的准备欠缺,全都是仓促上阵呢?

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事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在一些不太“敏感”、不太“禁忌”的领域,中国记者常会有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报道,他们的观点也总是尖锐而深刻的。

那么是否如发言人王国庆所说,中国记者的“客气”是因为遵循文化传统不锋芒毕露,顾虑采访对象的心情呢?

该人士就此表示,作为记者,代表公众传递诉求和探寻真相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顾虑受访人的感受或者遵循文化传统等,并不能成为解释记者“客气”的理由。

有观点认为,记者们的“客气”,折射出的是中国舆论环境的现实。纵观整场发布会,绝大多数问题都相对平淡,当下的热点如股市、楼市、任志强事件、令计划案等均无提及,这显然不能仅仅从记者身上找问题。

记者们的“客气”,折射出的是媒体“齐步走”不可避免的自我弱化与日益加强的管控。在“党媒姓党”之外,也应当且必要有一些“他姓”媒体,这些相对“他者”的声音,对中国的新闻进步只益无害。同样的,也应当给国外媒体一些发声的机会。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记者们的“客气”,也折射出中国记者权利保护的缺位。记者被很多地方政府妖魔化,将舆论监督视为洪水猛兽,敌视拒绝成为常态,推动新闻法出台,保护记者应有的权利及保护舆论监督环境,应成为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