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南京罕见国宝64年终现身 为太平天国珍宝 /

南京罕见国宝64年终现身 为太平天国珍宝

16日,在南京老城南市井气息浓郁的堂子街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太平天国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太平天国王府壁画遗址的所在地,这里从发现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64年,这批历经150年的中国传统艺术佳作,终得完整现身人前。

走进艺术馆,修缮后的太平天国王府遗址,宛如一处小巧精致的江南庭院,参观者几乎难以想象数十年来,一批珍贵的国宝级文物藏身于市井之间的几座老旧危房。

原文配图:历经十年修缮、150岁的太平天国王府壁画终现真身。

据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二级研究员、教授张铁宝介绍,这批王府壁画发现于1952年,是解放后最早发现的一批太平天国壁画,“即使在解放前,也仅发现过一处,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并未能加以妥善保存和研究。所以王府壁画可谓太平天国壁画的重要发现和代表作品。”

据其回忆,该处壁画的发现也颇有渊源。64年前,这处宅邸的后人在危房拆迁中,无意揭开了家中墙上的一块石灰墙面,发现藏身其后的精美图画。由于当时对太平天国壁画并无发现过实物,所以文化部门特意找了专家来进行研考,经验证果然是极为罕见的太平天国壁画。随后,经过剥离墙体,最终发现了多达18幅、保存较好的壁画。

“据宅邸后人回忆,当年其先辈因恐惧‘长毛’,丢弃了刚建好的新宅逃出城外,等清军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主人返回就发现了宅中墙壁上画满了精美的图画。”张铁宝告诉记者,据史料和周边老人的口传,这座宅邸曾为太平天国一位王爷的府邸,所以壁画的规格等级和艺术价值相对也比较高,“更有幸其后百年居住者用石灰粉刷了墙体,这一无心之举,却让18幅作品得以完好保存。”

也正是因此,1988年,该处王府壁画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宝”。然而限于当时的保护技术和环境条件制约,这批国宝在发现后的数十年,都未能得到较好的保管,深受病害侵蚀。直到2005年,国家文物局才审批通过了维修保护方案,其后整个维修过程一波三折,历经十年才完全修缮完毕,向公众开放。

原文配图:这批作品极具代表性地展示了太平天国壁画艺术和人文价值。

据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综合业务处主任毛晓玲介绍,目前修复的艺术馆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王府壁画的集中展区,保持原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庭院格局、建筑风貌及原址壁画;东路新建一组为壁画艺术陈列区,精选了南京地区和苏州、宜兴、金华、安庆等地有代表性的太平天国壁画,全面展示这一时期壁画的艺术成就;西路则恢复为清代园林建筑。

在王府壁画展区,记者看到,历尽百余年的风吹雨打,这些画作尽管表面有些“黯然失色”,但所幸风骨依存,尚能清晰看出画作的细节。

“中国壁画并非始自太平天国,实有千余年历史,但宋代以后,壁画多为民间艺术,庙堂文人极少涉及。而太平天国壁画,是首次将民间艺术和职业画功结合。”张铁宝指着其中几幅壁画告诉记者,作为王府的墙壁装饰,这些壁画早已不是民间工匠的画法,“尤其是,其中江防望楼图和江天亭立图两幅作品,是技艺非常成熟的中国山水文人画,曾经得到中国画大家傅抱石的赞赏。”

由于壁画的特殊材质,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石壁上的艺术品,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邀请了资深壁画修复专家对这批作品进行了“最小干预”的古画修复工作,“画作的残缺部分,都仅做了底色修补,禁止做上色修复。”毛晓玲介绍,同时,为了抵御南方气候的潮湿高温,壁画表面喷洒了特殊溶液进行保护,“在申报国家文物局后,可进行适当的表面清洗。”

据张铁宝介绍,目前太平天国壁画在全国范围也不超过200幅,其中:金华保存数量最多,约有100余幅;南京有30余幅,除收藏于此次开放的太平天国艺术馆内的实物,还有一些是影像留存;其余还有宜兴10幅、苏州9幅、安庆4幅和散落于其他地区的一些。

据了解,该处艺术馆将从即日起全面对外开放,将会有一个月的免费开放期,其后将收费参观。

资料图 :著名的《防江望楼》。

太平天国钟爱壁画 曾遭清政府毁灭性破坏

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位于南京堂子街108号,最初是东王杨秀清麾下一名官员的衙署。1856年9月4日夜,南京城里充斥着喧嚣与沸腾。由于对杨秀清的不满到达顶点,洪秀全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史称“天京事变”。不仅杨秀清满门遇害,他的部属也以“东党”的罪名遭到肃清。堂子街108号的主人也未能幸免。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节点,此后逐渐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滥封2000多个王”只是其中一个表现,堂子街108号就成为其中一个“小王”的王府。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铁宝介绍说,太平天国建政南京后,壁画成为各级王府衙馆装饰的主要艺术手段,门扇墙壁,无一不画。但运动失败后,壁画遭到清政府毁灭性的破坏,绝大部分早已荡然无存。

1952年1月,文物部门在堂子街108号的两幢古建筑内,发现了10多幅色泽鲜艳、墨迹清晰的壁画,轰动学界。经太平天国史泰斗罗尔纲先生考证,这些壁画,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绘制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组太平天国壁画。

这幅《防江望楼》被傅抱石赞为“写实主义佳作”

此次展出的太平天国壁画文物共有24幅原件,包括18幅堂子街壁画以及6幅此前在竺桥发现的壁画。来此参观,首推一幅《防江望楼》图。画作中,一座五层望楼高耸于江河交叉处,朱栏重围、旌旗招展,江面帆船点点、畅行无阻,江边兵船竖桅、俨如苇丛,远处山峦连绵、若隐若现。整个画面有动有静,远近结合。该图饱墨勾勒、色彩厚重、布局恰当、气势磅礴。

望楼是防御建筑,平时用于瞭望,侦察敌情,战时则用于指挥出击或鸣金收兵。望楼五层高,备四色旗、灯。如遇敌情,白天举旗、夜晚掌灯为号,远近军民根据信号判断方位,目标准确,出击迅速,往往取胜。这幅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天京军民时刻以战斗姿态保卫首都安全的真实情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称之为“太平天国壁画中一幅优秀的写实主义佳作”。据考证,画作中的“望楼”,就位于今天南京仪凤门外至上元门江边。

展厅通过多媒体介绍了防江望楼经历的一次战斗:有一次清军船队假扮运粮商船,准备在南京下关江边登陆袭击。但望楼上的太平天国士兵已经察觉出异样,通过“旗语”,暗自调集城中军队,布下埋伏,待清军船队接近后,发动突袭,将敌人全歼。

24幅壁画件件是国宝 为啥大多数画中没有人?

张铁宝介绍说,太平天国壁画的技法,一般先用墨笔勾勒,然后再填各种颜色。构思多写意,后期亦写实,不论是山水花鸟、飞禽走兽,还是人物,笔法细腻传神,线条丰满流畅,色彩艳丽。《山亭瀑布》、《云带环山》、《江天亭立》等山水风景画气象恢弘、自然奔放,可能是对南京秦淮河入江口、燕子矶、牛首山等地的写生。《孔雀牡丹》、《柳荫骏马》、《双鹿灵芝》等花鸟瑞兽图则情态逼真、生气盎然;木板壁画《鹤鹿同春》、《鸳鸯荷花》、《绶带蟠桃》等也是栩栩如生、寓意吉祥。

张铁宝告诉记者,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出身农家,非常喜欢壁画,早在起义初期“永安建制”时,就已经在驻地绘制壁画。在南京又成立了专门负责壁画绘制的机构——绣锦衙,征用了一批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师广泛地绘制壁画,壁画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等级,不能越制,比如天王宫殿门口要绘制双龙双凤,王府则只能绘制单龙单凤。

关于太平天国壁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不准画人”。对这个观点,张铁宝认为,太平天国前期的壁画中,的确出于“拜上帝教”禁止偶像崇拜的原因,不允许出现人物,但在“天京事变”后,禁令有所松弛,更多的民间画家加入创作行列,壁画中出现了人物,如《樵夫挑刺图》、《四季捕鱼图》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