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专家解读王毅发怒:谈人权就别谈贸易 /

专家解读王毅发怒:谈人权就别谈贸易

6月1日,正在加拿大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被一名记者问到中国的人权状况时,当场发飙怒斥。虽然联邦政府方面对此进行了冷处理,但是媒体和评论 人士对此展开了热议。前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表示,王毅此举是在向小杜政府示强,同时在发泄对加拿大的不满。

在6月1日的渥太华新闻发布会上,加中外长在发表简短讲话后,首先各自接受本国记者的提问。第一个问题由iPolitics网站的记者康诺丽(Amanda Connolly,下图)向加拿大外长狄安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中国记者问中国外长王毅。

康诺丽在她的问题中提到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及员工失踪案,加国公民高凯文夫妇间谍案和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她问狄安:为什么加拿大要和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他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改善人权状况和地区安全?他是否在双方的会谈中提出了高凯文夫妇的案件?

可是,王毅在回答自己的问题之前,先就康诺丽向狄安提的问题做出了一段愤怒的评论。

记者康诺丽 / Twitter

事件发生后,联邦自由党政府和第一大反对党保守党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联邦政府从小杜总理,到外长狄安对此事都不予置评,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然而,保守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前任外长克莱门(Tony Clement)反应激烈,对本地英文媒体CBC抨击中国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

他说:“王毅应该尊重加拿大的新闻自由传统,而狄安应该要求他道歉。”

克莱门还进一步抨击,此番小杜鲁多政府上下对王毅发怒事件不予置评,更反应了该党政府有向中国共产党政权“卑躬屈膝”的历史,从老杜鲁多到克雷蒂安再到保罗马丁都是如此,而小杜鲁多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

Pierre E. Trudeau Mao Tse-tung Canada China

前保守党总理哈珀时代的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则评论,在哈珀执政的时代,加拿大疏远了同中国的关系,所以王毅此番发怒,可以解读为中国对本国的不满。

小杜执政后,急于恢复同中国的关系,但是鉴于哈珀时代中加两国之间产生的裂缝,小杜政府不得不为修复关系而付出代价。

China Harper 20141108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和十多年前很不一样,更加有影响力而且自信,修复关系无疑变得更难。

马大维还说,习近平上台之后中国以一个更加强硬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而王毅就记者提出的人权问题发怒,也可以解读为他向国内的高层传递信息:他不是个“软汉”。

本国布鲁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伯顿认为,王毅的态度反映出中国政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自信:要谈贸易就别提人权,并给小杜政府划出底线。

CP/Adrian Wyld

以英国为例,现在西方国家要跟中国发展经贸关系易不是免费的,你要接受中国政府划出的底线。英国政府做出的妥协是同意不再和达赖喇嘛举行高层会谈,中国对加拿大的要求不会比对英国的低。只有达到这些要求,中国才会开始和加拿大谈自由贸易协定,而习近平也才会带着经济合同来加拿大访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06-02 23:03
    您已点过赞
    支持外长的态度
  • @ 2016-06-02 22:53
    您已点过赞
    时代不同了,是该让白人下跪的时候了
  • @ 2016-06-02 23:11
    您已点过赞
    加拿大傻逼不少
  • @ 2016-06-03 06:34
    您已点过赞
    这个加拿大记者就是成心砸场子,尽问敏感问题,人家诚心来拜访你,欢迎的话不说,还高高在上,这种叫不会做人。保守党发言人明显不知自己深浅,纯政客炒作行径,无耻!
  • @ 2016-06-03 07:05
    您已点过赞
    weinberger 发表于 2016-6-3 06:49

    你以为是在中国?加拿大的记者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没有必要为政府去护场子。新闻自由是民主的保障,有了 ...

    加拿大记者问的是为什么要和中国做生意,本身已经是恶意的,就象当着客人的面问家里人"你让他来干嘛"一样,砸场被打脸纯属自找。政府也自然不会帮他们说什么话。
  • @ 2016-06-02 22:46
    您已点过赞
    一个年薪3万的累脖工指责一个年薪20万的高级白领不会穿衣打扮, 白领会鸟你才怪。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