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围观中国:英国公投最牵动中国神经 /

围观中国:英国公投最牵动中国政府神经

世界主要媒体关注中国的是普京访华、英国公投对中国影响、南海中美博弈和海牙仲裁、朝鲜开展外交攻势、中国自主研发的GPS、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

政治

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本周访华一事,《时代》刊文称,习普的会晤被认为是习近平主席为他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争取支持的最新尝试。北京希望建立一条延伸至西欧和非洲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网络,这被视为是对抗华盛顿主导的TPP协议。

中国政府希望普京本次访华对“一带一路”有所裨益(图源:新华社)

对于英国脱欧公投,美国《国家利益》刊文列举了中国担心英国脱欧的三个原因。文章称,对于卡梅伦开启的公投举动,或许较之欧盟其他成员国,中国领导人更加不理解甚至恼怒,为卡梅伦这一可能造成不堪设想后果的赌博式行为担忧。因为英国脱离欧盟将是中国灾难,北京将承担大量的战略和经济后果。随着英国脱欧公投日期临近,中国领导人正屏息以待。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北京的赌注确实很高。《纽约时报》则刊文称,欧盟就脱欧公投警告英国称,如果你离开我们,你将付出代价。

日媒对中国的关注,近来更侧重于展现中国被国际社会所孤立的境况。 ZAKZAK网站报道称,印尼海军日前在南海扣押中国渔船,证明中印尼关系已开始恶化。《产经新闻》表示,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宣布,日本为美印海上“马拉巴尔”训练的正式参加国。而该联合军演的举行也就是为牵制中国在南海、东海等的“不法”行为。《读卖新闻》指出,美军两艘航母同时在菲律宾海域投入使用,是美国有意向中国在南海加剧军事化进行施压的表现。

外交

ZAKZAK网站在题为《为摆脱孤立而奔走的中国 自我辩护和攻击它人导致信用毁损》的社论称,中国的外交受内政影响强烈,北京在南海的强硬姿态,以及人权问题上的“态度粗暴”,虽凸显其外交强势。但是,中德会谈中出现的“间隙”,和只有一些受中国经济援助的亚非小国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表现出中国外交仍难以回避孤立。

NHK在线新闻在题为《朝鲜高官赴北京会议 或重提核开发正当化》报道称,朝鲜外交部美国局的崔瑞里副局长20日抵达中国北京,并将出席21日开幕的“东北亚安全保障会议”。崔瑞里此行很可能是贯彻5月朝鲜“七大”上刚刚确立的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并进路线”而来,在会议上将向“六方代表”国家再次重申朝鲜核开发的正当性。

朝鲜欲借斡旋六方会谈重启来突破国际封锁(图源:VCG)

军事

《纽约时报》6月19日的头条关注美军双航母西太平洋演习,该报道称,美官员透露,美军故意选择南海国际冲裁前进行演习,派出两艘航母及随行舰队进行武力展示。演习水域并不毗邻南海,但比较接近。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则发布声明称,“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两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要开进菲律宾海域进行协同演习,还要向世界展示美国在可见未来仍独步天下的多航母打击大队的实力。

同样针对南海问题,据《菲律宾商报》6月20日援引美国媒体的消息,由菲律宾单方面所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即将在7月7日发布仲裁结果。《纽约时报》6月20日刊文称,南海仲裁前夕,美国两艘航母在西太平洋演习。美国战略人士称,中国把称霸西太平洋作为其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学者滕建群说,任何误解都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的灾难。美国《国家利益》则刊文称,北京一直都没能够保持克制,中国鲁莽的南海战略不会凑效。

《读卖新闻》6月20日报道,中国政府发表了有关独自开发的中国版GPS“北斗”的白皮书。该系统网罗2018年将形成的“一带一路”巨大经济圈的周边国家,以及将在2020覆盖全球。这是中国为强化进出海洋,在南海、东海等针对美国加强的军事活用。

经济

据《产经新闻》6月19日报道,按照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的承诺,15年后的2016年底,中国本应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国地位,但美国和欧盟的官员表示,市场经济国地位不会按照WTO的协议规定,自动给中国,原因就是中国的钢铁等基建材料的倾销、以及中国行政干预市场上根深蒂固的弊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