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黑龙江找到增长支柱? 真实还是做梦? /

黑龙江找到增长支柱? 千真万确或南柯一梦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发现,石墨烯(Graphene)可以使芯片的速率提升百万倍。在过去几十年间,硅(Silicon)一直是芯片制造的首要材料,但随着石墨烯材料进入测试阶段,未来或许能成为替代硅做为芯片的主要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石墨烯的原材料,中国的石墨产量占全世界的65%,而黑龙江的石墨产量则占据全国60%。正是凭借着自然禀赋的优势,黑龙江省正致力于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该省新的支柱性产业。如果这项计划能获得有效落实,该省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众人期待的“帝王级材料”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英期间拜访了曼彻斯特大学的石墨烯研究院,自此石墨烯这项全球科技界密切关注的先进奈米级材料进入了中国民众的视界之中。

石墨烯这种新材料备受关注连带给黑龙江省经济注入新的动能(图源:Reuters/VCG)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在硼烯被发现前,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轻薄,同时也是韧性最好的材料。据了解,在材料质地方面,石墨烯的强度较钢材强韧200倍,拉伸强度可达自身尺寸的120%,1毫克的石墨烯材料便可承受1,000克的重量。

此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并且,石墨烯具有密致的材料特质,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正是这些独特材料特质使得石墨烯适合作为精密电子产品的原料,如触摸显示屏、半导体、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等电子产品。而作为综合性能最强的新型奈米级材料,石墨烯被产业界赋予极大的期待,科学家甚至将石墨烯比喻为“除了不能吃,可以用于一切领域,一切产品中”的奇迹材料。

虽然全世界对于石墨烯的关注已持续很长时间,但在2004年之前,石墨烯被科学界视为假设性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也因此,石墨烯的研究仅限于于理论物理层面。直到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通过机械剥离法将石墨烯分离出来,自此,石墨烯成为了现实上可能存在的物质。这项成就使得二人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石墨烯的研究也从此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黑龙江将成为中国石墨烯创新基地?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布局石墨烯行业专利技术,中国已成为当前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技术大国。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全球在石墨烯领域专利总数大约为13,700件,中国拥有的专利达总量的36%,遥遥领先美国的17%与韩国的14%,这意味着中国在石墨烯领域具备了极佳的竞争基础。

作为全球石墨蕴藏量最丰富的地方,石墨烯热潮可能将为黑龙江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支柱。近日,黑龙江省出台了《石墨烯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6至2018年)》。根据该计划,黑龙江省计划在3年内培育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企业,并筹建省级石墨烯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石墨烯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借以巩固在石墨烯领域的前沿地位。

然而,持平而论,黑龙江省并不具备发展石墨烯产业的竞争条件。截至目前为止,石墨烯尚未进入实际运用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尚未有企业能真正将石墨烯及其衍生品产业化;而在国内,石墨烯产品只被小规模地用在LED行业,对于石墨烯的使用尚处在初级试验阶段。

再则,作为一项新型材料,产业界尚不具备与石墨烯材料相关的配套行业做为产业发展支撑。以黑龙江省为例,石墨行业在当地仅限于初级生产,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更谈不到石墨烯生产,甚至加工的地步。

此外,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在产业化设备、中下游产业聚落、相关生产设备匮乏的情况下,当地并不具备石墨烯深加工基地的竞争优势。从资源禀赋出发,当地政府看准石墨烯带来的商机固然情有可原,但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理智且精准地定位自身在产业发展的位置更加重要。

最后,石墨烯虽然备受关注,但是不是能够进入产业化阶段尚有待时间验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