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长七将用于发射新飞船 返回舱今返回 /

长征七号将用于发射新载人飞船 返回舱今天返回

25日晚,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近万人在8个观看点之一的淇水湾观看。张杰 摄

综合新华社电 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25日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

长征七号运载能力达13.5吨

6月25日晚,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待命出征。

20时整,“点火”口令下达,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作为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比大家熟悉的长征二号F提高了近60%。

“长征七号的信息化程度、发射可靠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说,“长七将担负起发射货运飞船的重任,但还要不断改进,满足载人需要。”

此次发射有7个新特点

首次执行任务,无论对于火箭还是发射场,都充满风险与挑战。火箭首飞失败或发射场首战失利,在世界航天史上屡见不鲜。

“全新测发流程,全新航天产品,全新技术状态,全新设备设施,全新参试队伍,全新指挥模式,全新气候环境。”发射场区总指挥张振中用七个“新”形容此次发射的特点。

首次亮相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发射效率更高、射向更宽、运输更便捷等优势。“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及深空探测航天器,将都从这里升空。”张振中说,“文昌发射场,将是中国航天的新起点。”

整流罩残骸溅落南海

211秒,火箭抛整流罩。地面跟踪测量数据显示,整流罩残骸准确溅落中国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

20时10分许,长征七号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组合体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长征七号首飞,是中国以建设空间站为目标的空间实验室任务第一次发射。“空间实验室任务之后,我国将真正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

看点1

航天器有望在轨实现气液补给

在25日举行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为充分发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的综合效益,安排了远征1A上面级、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天鸽飞行器(2个)、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和翱翔之星立方星等6项7个载荷。

其中,搭载的2个天鸽飞行器,将开展在轨信息中继技术试验,也可以作为信息中转站,进行天地信息传输。

在轨加注实验装置的作用类似于“空中加油机”,用于在空间轨道上为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气、液补给,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在轨加注实验装置与远征1A上面级不分离,试验任务结束后再入大气层烧毁。 据新华社

看点2

返回舱飞行约20小时后将返回

昨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飞行时间约20小时,之后将与上面级分离,于26日下午以弹道方式返回东风着陆场。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是长征七号首飞搭载载荷之一,总质量约2600千克,高度约2.3米,最大外径2.6米,采用返回舱和过渡段的两舱构型。

武平说,试验的主要目的,一是获取返回再入过程中返回舱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特性参数,为评估返回再入控制和防热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二是验证返回舱结构重复使用设计的正确性,并对神舟载人飞船返回产品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三是通过飞行试验验证新型金属材料的结构制造工艺和性能,为后续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这次返回舱飞行试验及其取得的试验数据,将为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后续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持。”武平说。

据着陆场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媒体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上面级和返回舱组合体飞行第13圈后,开始实施第三次轨道控制,进入返回轨道。当组合体飞行至高度约170公里处,返回舱与上面级分离。随后,着陆场系统的测控设备开始实施测控跟踪,在经历再入大气层、通过黑障等阶段后,待返回舱主伞打开,搜索回收系统展开作业直至回收完毕。

据了解,返回舱返回瞄准点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着陆区域范围为2万多平方公里。目前,着陆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看点3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定选

记者2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长七火箭将成为中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据介绍,明年,长七火箭将发射中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为中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起“天地运输走廊”。

武平在发布会上透露,发射的具体时间为2017年4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与货运飞船组成货物运输系统,承担为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和补加推进剂的任务。

同时,中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发射。届时,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部在研型号将得到全面技术验证。

而作为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今年下半年还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武平在发布会上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配套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测试;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正在研制生产和总装测试。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释疑

为何航天发射场选址海南文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王经中25日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第四座航天发射场选址文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能够提升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距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地球自转速度越大,利用惯性离心力,在燃料不变的情况下,火箭可以节省推力携带更大的载荷。同时,在低纬度发射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由于夹角偏小,卫星机动到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燃料减少,也可延长卫星寿命。

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距赤道最近的省份,纬度为19度。西昌、太原、酒泉3个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分别为28度、38度、41度。

其次,射向宽、安全性好,火箭残骸落区均在海上。火箭发射后,助推器和箭体将剥离,形成火箭残骸。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公里以内。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射向覆盖90度到175度,火箭发射后,1000公里内是茫茫大海,坠落的火箭残骸不易造成伤害。

其三是海运便捷、可行性强,能够解决大推力火箭的运输难题。大推力火箭直径都很大,此前由于受铁轨宽度影响,火箭最大组件的最大直径不能超过3.5米。如今,火箭从水路运输,不再受铁轨大小的影响。

长征七号火箭就是5月8日搭乘远望21号从天津港装船起航,经过6昼夜海上航行,安全抵达海南文昌清澜港码头。

最后,布局优化、优势突出。海南文昌发射场未来将主要用于发射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

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 据新华社

释疑

返回舱为何要在东风着陆场返回?

按照任务计划,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将于26日下午在东风着陆场返回。这是第一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启用东风着陆场,此前,它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

为什么在这次任务中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返回?到底有哪些考虑?

“着陆场的确定与这次发射任务的试验目的有关。”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25日说,根据任务方案,搭载返回舱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返回舱的气动外形设计,获取气动力和气动热等相关数据,为新一代飞船研制积累实验数据。“为了更好地检验返回舱,需要在返回段设置出最复杂的气动环境和着陆环境进行试验。”

在飞船返回阶段,首次采用弹道方式返回——在长征七号上面级和返回舱组合体分离后,指挥控制中心不对返回舱进行控制,返回舱依靠分离时的速度和姿态返回着陆。“相当于我们扔一块石头,从手里扔出后的石头的落地方式。”卞韩城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返回舱着陆的过程中,由于它会受到风速等气象因素影响而改变轨迹,所以增加了飞船着陆点的不确定性,使着陆范围扩大。目前设定的返回舱着陆区域范围为2万多平方公里。“虽然增加了测控回收难度但却能获得更为珍贵、真实的实验数据。”卞韩城说,为了满足这样的返回方式,需要有一个广阔的着陆场空间。

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这里地域辽阔而且人烟稀少,“相比于四子王旗,这里更适合执行这次搜索回收任务。”卞韩城说。

此外,在东风着陆场区地形多样,有沙漠、戈壁、山地、湖泊等,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其实践意义非常大。

特别是在沙漠里,环境十分复杂,对空中和地面搜索回收分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我们相信,通过执行这次搜索回收任务,不仅可以获取珍贵的实验数据,同时也进一步磨炼队伍,提高执行任务能力。”卞韩城说。

首飞任务之后,长征七号火箭将承担我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发射任务,为我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起“天地运输走廊”。未来,长征七号火箭还将承担中国航天多种类型的发射任务。

□发布

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完成定选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25日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说,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

武平是在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整体安排,以及后续任务准备和计划安排情况时发布这一消息的。

据介绍,2010年中央批准实施空间站工程,分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研制建设两个阶段实施。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目标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

武平说,为满足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要求,空间实验室阶段改装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新研制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货运飞船和应用载荷,研制生产了长征二号FT2、遥十一火箭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并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新建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工位及相关设施设备。

根据任务目标,空间实验室任务共安排4次飞行任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后,后续3次飞行任务分别为: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1月中旬,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实施返回;2017年4月中旬,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目前,后续各项任务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正按计划推进。其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配套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测试;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正在研制生产和总装测试。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王经中昨天介绍,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目前国内最大、发射条件最好的航天发射场,可用于发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以及正在预研制中的其他系列火箭,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中低轨道航天器、大型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发射任务。王经中表示,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于下半年择机发射。未来几年,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期工程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大型空间站等也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返回

着陆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

根据任务方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将于26日下午以弹道方式返回东风着陆场。

据着陆场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上面级和返回舱组合体飞行第13圈后,开始实施第三次轨道控制,进入返回轨道。当组合体飞行至高度约170公里处,返回舱与上面级分离。随后,着陆场系统的测控设

备开始实施测控跟踪,在经历再入大气层、通过黑障等阶段后,待返回舱主伞打开,搜索回收系统展开作业直至回收完毕。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主要用于新一代飞船的气动外形设计的验证,获取相关气动特性数据等。

据了解,返回舱返回瞄准点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着陆区域范围为2万多平方公里。目前,着陆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

□研制

应用新技术96项比例超70%

长征七号火箭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研制。据其介绍,长征七号火箭是为了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以及未来载人火箭更新换代需求而研制的。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据长征七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火箭芯级直径3.35米,虽然与现役火箭芯级尺寸相同,但长征七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其中,火箭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如果把长征七号火箭比作人体,那么它有着全新的心脏、大脑、骨骼和中枢神经等。

据了解,长征七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其中重大关键技术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

设计阶段采用数字化手段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数字火箭”,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在设计阶段,火箭图纸从纸质“连环画”变成了“3D电影”;在火箭制造中,实现

了“一键式”加工,大幅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在试验、装配阶段,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确保火箭试验、装配“一次成”。

同时,长征七号火箭代表了我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其首飞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上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使用液氧煤油无毒无污染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介绍,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无毒、无污染,清洁环保。而且,相比使用常规推进剂的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比冲提高20%,推力提高60%,其推进剂平均成本仅为常规推进剂的1/10。

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使我国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由8.6吨提高至13.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从外形上看,长征七号火箭和我国现役火箭体型差别不大,但为了储存更多的燃料,提供更强的动力,它的助推器加长到约27米,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长度的2倍。

将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此次是按照载人火箭的标准设计的,控制系统和增压系统实现了冗余,可靠性设计指标达0.98,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箭控制系统创新采用了143项智能控制软件,是现役火箭软件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

大提高了控制精确度。长征七号火箭成熟后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释疑

发射场选址文昌有何优势?

科学研究表明,距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地球自转速度越大,利用惯性离心力,在燃料不变的情况下,火箭可以节省推力携带更大的载荷。同时,在低纬度发射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由于夹角偏小,卫星机动到地球同步轨道所需燃料减少,也可延长卫星寿命。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距赤道最近的省份,纬度为19度。西昌、太原、酒泉3个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分别为28度、38度、41度。

靠海的发射场解决了火箭运输的问题。此前,由于受铁轨宽度影响,火箭最大组件的最大直径不能超过3.5米。如今,火箭从水路运输,不再受铁轨大小的影响。

此外,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公里以内。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射向覆盖90度到175度,火箭发射后,1000公里内是茫茫大海,坠落的火箭残骸不易造成伤害。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

网编:大实话

鲜花(0)

路过(0)

鸡蛋(0)
0 条

手机扫描分享

想说两句?直接写在下面吧
用户名:密码: [--注册ID--]

【新闻速递首页】【近期热门新闻】【近期热评新闻】【网际谈兵】【科技频道】【宠物情缘】【杂论闲侃】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长征七号火箭首飞成功 刷新中国航天纪录(图/视频)
·长征七号首飞进入倒计时 民众在海滨翘首以盼
·长征七号周六首飞 官方:无管制游客可进酒店观看
·中国火箭发射瞬间:为何喷400吨水?尾焰多蓝色?(图)
·海马冷泉调查结果:南海或存“可燃冰”富矿(组图)
·日媒:中国海军“进西太平洋” 日本束手无策(图)
·日媒:中国海军“进西太平洋” 日本束手无策(图)
·武大学霸约炮数百人续 当事人道歉信疑似曝光(组图)
·“飞船”老照片:百年前一艘奢华游轮能飞上天(组图)
·中共或将取消政治局常委制 党媒:曾取消22年(图)
·093A核潜艇曝光 外形脱俄入美 战力恐怖(组图)
精彩网站推荐:
var ad_content =' ·网上交易外汇、股指、黄金、白银,选择嘉盛上市集团
·天天养生:数百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欧美中港台!
·法国名品红酒 诚招全球代理 6瓶起发;
·海外充值支付宝 微信红包 游戏点卡 Q币 Paypal;
·最精彩的博彩网站 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美国大药厂300多种健康产品直销,保健品全部特价!' document.write( ad_content )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