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媒解密日本人怪癖:报忧不报喜 /

日媒解密日本人怪癖:报忧不报喜

阅览日本报纸、杂志或观看电视新闻,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黄金时间电视新闻的头条,往往会让人感到心情沉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日媒为此进行了综合评述。

日本《经济新闻》6月27日报道,日本媒体往往充满了负面消息。政治层面上,日本的首相以及其政策永远是众矢之的。目前,日本临近参议院选举,在媒体上可以随便找出一堆批判安倍经济学的言论。社会层面上,各种事件、丑闻永远不断。大到东京知事公车私用,小到婴儿空车被地铁车门夹住拖行等等,特别是黄金时间电视新闻的头条,往往会让人感到心情沉重。

至于经济方面,更是难以找到正能量的消息。有人天天担心日本的财政朝不保夕,有人担心日本企业被韩国、中国企业超越,也有人为100年后日本人口减少到最后1人担心地夜不能寐。京都有位女教授每年都要出版一本为日本经济敲丧钟的书籍,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离开日本。日本人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愁眉苦脸地谈论风险,在做一个投资决定之前会从各个角度去探讨各种风险。

岛国性质凸显日本人危机感强烈(图源:Reuters/VCG)

媒体也是如此。日本的汽车技术有多么出色没有多大新闻价值,媒体倒希望抓住汽车公司数据造假穷追不舍。不光一家,借此机会日本媒体会把整个行业翻个底朝天,揪出一个又一个造假分子。横滨有几栋居民住宅,因为施工时地桩的深度没有达标造成建筑物有点倾斜,媒体会铺天盖地去全方位追踪和报道前因后果。有关此类报道出台,汽车销售急剧下降,房子销售也大受影响。短期来看,经济和就业也会受打击,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是负面报道的受害者。

但是时间长了,会觉察出日本为什么喜欢报忧不报喜。首先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像样自然资源的岛国,自上而下都有危机感。如果说日本人具备很好的团队精神,其原因不会是大家抱团如何去赚快钱这样的诱惑,如何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或淘汰的这种危机感应该是主要动力。至于企业家或投资家喜欢探讨投资风险,也可能他们曾经吃过大亏,但更重要的是钱是他自己或投资人的,因此在作出投资决定时需要慎上加慎。

另外,事先把各种风险都尽量考量到的话,如果今后万一真出现问题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这样会避免或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中文里有个叫“有备无患”的成语,日本人可以说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经常会出现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每次出现新问题,通过媒体的曝光,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举一反三去填补政策或法律上的漏洞。前面所提到的婴儿空车被夹事故,事后地铁公司全面检查和改良现有的检查措施,保证决不让同类失误再次出现。造假的汽车公司要么卖身、要么换帅,总之得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至于是喜欢报忧还是喜欢报喜,国情和国民性不同没有必要互相模仿。但是每次看到国内网站转载日本经济的负面报道时,让人不禁想起20多年前一位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的忠告。这位学者称,当日本人对自己的经济或企业极为悲观时请不要信以为真,因为那意味着他可能会大干一番,谋求新的突破。同样,当日本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天下第一的时候,那意味着他正在给自己挖坑,离崩溃不远了。

按此推理,最近在日本的书店里摆放了很多唱衰中国的书籍。除了少数铁杆抹黑者之外,大多数是真心替中国经济操心为中国敲警钟的,因为可以看到日本人唱衰日本的书籍更多。日本人天性爱报忧,理解了这个特点也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解。相反,当看到日本经济民不聊生,离开中国游客活不下去之类的报道,也别太当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