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推陈难出新 参政港青缺乏什么 /

推陈难出新 参政港青缺乏什么

香港非建制阵营新老交替,参政的年轻世代不再大谈前辈的大中华情意结,而是大打拒绝大陆化的本土牌,这一现象无论是在传统泛民阵营还是近年来兴起的本土派里都有体现。不过可惜的是,新生代政客们多未能直面香港社会症结,迎合民粹的简单化思维令他们只能空谈现象,用支持特首下台、反对香港大陆化等“政治正确”的提法吸引一批年轻追随者,却无力为香港迫在眉睫的民政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看来,香港社会可以说面临着“一老一少”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低生育率造成人口老龄化,包括医疗、退休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面临不小压力。二是早期香港工业产线北移后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收窄年轻人出路。

华灯之下的香港民生经济问题亟待解决(图源:Reuters/VCG)

然而,对于以上燃眉之急,青年参政者却似乎很少提及。在公开场合,他们的发言讲来讲去就是那么几句:减少大陆自由行、拒绝向内地政策倾斜。当然,香港经济不能只靠旅游,那么香港经济要怎么提振?是否要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而老龄社会需要大量的年轻专业人士靠谁来填补?对于这些实在的困境,这些年轻政客们似乎绝少提及,因为很显然,香港的问题要得到解决,难免要从国际市场、地理区位、政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考量。在这过程中,中国因素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年轻政客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岂不是等于承认陆港两地难以割舍的现实?这未免太老土、太不本土了,如何吸引同龄选民呢?

不久前,笔者曾访问不同的香港青年创业者。这些年轻人大多从事科技创新行业,他们坦言这些高新科技在内地更容易找到投资人。比如研发机械智能化的黄卜夫认为,由于香港工业产业空心化,产学研无法形成互相补充的链条,这样的薄弱工业基础让同类行业的创业者坚守在香港本地很难融资,“真正在做事的人都会选择深港两地跑,利用两地优势基本是科创者的共识”。也曾有香港土生土长的创业者指出:“香港本地传媒很少报道内地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要年轻人自己去问政府才会知道。”

再如,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当香港政府向立法会提交《2016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时,本土派组织青年新政黄俊杰认为,这是港府增加医委会的业外人士参与,目的是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到港执业,并指英美医生的合格率为50%,而中国与其他国家则只有16%。

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内地完成本科学业后赴港攻读硕士、博士,考取本地牌照执业的内地医疗专业人士在港医疗机构服务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当在部分人眼中,拒绝大陆化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要更多泛民和本土派的青年参政者承认这种现实,进而为香港发展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恐怕很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