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化整为零 ISIS新谋略带来更大挑战 /

化整为零 ISIS新谋略带来更大挑战

上周末,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巴格达市中心的汽车炸弹爆炸至少造成126人死亡,147人受伤;达卡的西餐厅人质劫持事件中有20名人质遭到屠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国”(ISIS)宣称对两起事件负责。

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巴黎、布鲁塞尔、突尼斯市、巴马科、雅加达、非洲萨赫勒地带、安卡拉、伊斯坦布尔、奥兰多、圣贝纳迪诺,到现在的达卡,都已在从的“恐袭地图”上插上了红旗。极端组织的势力不仅从中东“外溢”,更出现了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制造新的动荡地带的趋势,对全球反恐形成新的挑战。

7月初的这两起恐怖袭击事件,巴格达有上百人因汽车炸弹死亡,但更加引人关注的则是达卡的恐怖分子劫持并屠杀人质的事件。孟加拉国既不属于ISIS主要活动的中东地区,也不在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标(欧美国家)之列,此前极端组织也没有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恐怖袭击活动。发生在达卡的血案,标志着ISIS的触角又伸向了一片全新的区域。

事实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西欧、北非、非洲萨赫勒地带、西亚、东南亚、北美等全球大片区域都经历了极端组织带来的伤痛。在正面战场,ISIS有节节败退之势:伊拉克政府军已经在6月底完全收复了被ISIS占据的中部重镇费卢杰,并将很快进军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叙利亚那边,在俄罗斯空军的掩护下,叙利亚政府军也在半个月前攻入了由ISIS掌控的东部省份拉卡,反恐战局取得重大突破。然而,ISIS通过恐怖袭击在全球的“多点开花”,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不断战败的负面影响,并形成了一些恐袭的固定套路。

恐袭无处不在,已防不胜防(图源:VCG)

通过梳理近一年内ISIS发动的恐怖袭击,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发生在巴黎、布鲁塞尔的爆炸枪击案,极端组织是看准了欧盟各国在反恐方面巨大的信息和情报共享漏洞,以及欧盟各国对恐袭态度的“温差”,属于某种“技术性偷袭”;

2016年1月14日发生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爆炸案,ISIS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当地穆斯林数量众多的“便利条件”,印尼警方也宣称袭击者在模仿巴黎恐怖袭击事件;2016年6月12日发生美国奥兰多的枪击案,由自称效忠ISIS的阿富汗裔“孤胆枪手”奥马尔·马丁独立策划并实施,显然不是极端组织计划内的产物;

而2015年11月21日发生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的酒店劫持人质案件,2016年1月15日发生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咖啡馆枪击案件,2016年3月13日发生在科特迪瓦海边度假城市大巴萨姆的沙滩枪击案件,ISIS则瞄准了这些国家自身治理不善的弱点。非洲萨赫勒地带横跨马里、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乍得、苏丹等国,这些国家普遍存在长期的政治腐败、社会不公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匮乏,加深了社会矛盾和族群冲突。

糟糕的国内环境导致这些地区不光活跃着ISIS,“博科圣地”、“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也在萨赫勒地带横行无阻。包括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恐怖分子也是利用了当地的政治内乱。从2016年5月11日至6月9日,巴格达发生三次自杀式炸弹袭击,累计死亡人数接近200人。在此期间,什叶派教士组织伊拉克民众在巴格达“绿区”静坐,什叶派与逊尼派尖锐对立,伊拉克政府陷入运转瘫痪的危机,从而给了极端组织兴风作浪的机会。7月2日发生在巴格达的汽车炸弹爆炸案,正是之前ISIS有计划、有针对性发动恐袭的延续。

除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发生在萨赫勒地带的恐袭,包括ISIS于2015年3月18日在突尼斯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制造的枪击案,其另一大特点就是专门针对外国人。在这几起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将枪口对准了外国游客及外籍人士,马里酒店劫持人质案件的死亡者中还包括中国人。

由此看来,最新发生在达卡的恐怖袭击,极端组织成员更多的参照了“萨赫勒模板”——首先,利用孟加拉国动荡的政局。2014年1月,孟加拉国执政党联盟废除了以往的看守政府制度,并在反对党联盟缺席的情况下参加了“单边选举”并获胜。反对党联盟为此举行多次抗议游行示威活动,对大选的合法性进行质疑。双方的不断拉锯让内乱延续至今。从2015年开始,孟加拉国陆续发生多起针对外国人的恐怖袭击,不过多数是针对个人的单独袭击。2016年4月至6月,单独袭击的对象扩大至宗教族群、世俗派人士等群体。不断出现的暴力事件,最终被极端组织扩大为恐怖袭击。

其次,袭击中专门针对非孟加拉籍人士。根据幸存者的描述与孟加拉警方发布的信息,武装分子“全部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本地人”,在行凶前对人质进行了区分,“对待餐厅员工以及本国人质礼貌有加”,外籍人士均惨遭屠杀,只有2名孟加拉籍的人质因为不愿抛下外国友人而一起遇难。

当恐怖袭击有了“模板”,其更令人担心的地方在于,ISIS完全可能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在全球“主动酝酿”新的动荡地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期在向安理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势力范围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其战斗力未见减弱,它的武器与弹药供应也未出现短缺。有评论认为,“伊斯兰国”很可能加速把资金转移到战区外的恐怖组织分支。事实上,无论是在利比亚、也门、突尼斯,还是在埃及、约旦,近年来都发现了“伊斯兰国”势力活动的踪迹。在恐怖主义土壤尚无法消除的情况,没有人知道下一个“奥马尔·马丁”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宣称效忠“伊斯兰国”;也没有人知道是不是还有类似孟加拉那样的伊斯兰武装组织,一开始只搞暗杀,突然有一天会“质变”为效忠ISIS的恐怖组织。

这意味着,即使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被全部歼灭,像孟加拉、印尼、突尼斯,甚至美国那样的地方,都会因为一些个人或本地恐怖组织的出现,而成为ISIS新的、分散的、隐蔽的“根据地”。这无疑会给国际反恐带来更多的挑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