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南海仲裁案宣布在即 北京陷两难之境 /

南海仲裁案宣布在即 北京陷两难之境

南海仲裁案宣布在即,其宣布结果将对中国影响重大,中国政府此前一直努力阻止仲裁案,但似乎并不凑效。分析认为,中国可能由此陷入两难之境。

据外交部网站7月7日消息,北京时间2016年7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重点就海上问题交换意见。王毅指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在程序、法律、证据适用方面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因此,这一明显扩权和越权的仲裁庭根本就没有管辖权,罔顾法律和事实的裁决自然也就没有约束力。中国依法不参与、不接受这一仲裁正是在维护国际法治和规则,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仲裁庭的这场闹剧该收场了。

7月5日,在华盛顿召开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上,前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直言南海仲裁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知名博客“丁咚”也在7月5日发表文章提到,中国将从7月5日至11日在西沙群岛附近的相关海域举行“例行”军事演练,但由于时机的选择,恰好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之前一天结束,因而引发人们遐想。国际舆论认为,中方期冀以此宣示主权,并有可能视仲裁结果,决定是否举行更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解放军三大舰队多艘王牌军舰将参加此次演习,早前媒体注意到,这些战舰已完成在三亚军港的集结。这是中国应对南海仲裁案的新举措。中国政府对南海仲裁该案的正式立场是,“不参与,不接受”。

但随着情势的发展,特别是域内国家普遍支持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机构参与解决域内领土纠纷,以及美欧国家纷纷表态支持临时法庭就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并对中国方面施压,警告不接受制裁案裁决将面临严重后果。

重要的是,围绕仲裁案的博弈过程,促使除了中国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对当前区域形势进行了重新估计,并增强了对域外大国,比如美国的依赖感。它们或公开或私下支持并敦促美国加快“重返亚太”的步伐,介入区域冲突,在此情况下,以中国为目标或潜在目标的“统一战线”正在形成,美国在东亚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存在空前强化。中国的准盟友俄罗斯对这块希望之地,也是虎视眈眈。

文章认为,中国当初决定的应对之策似乎并不是那么明智。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外交努力,未能有效阻止仲裁案最终公布,却促进了域内多数国家的团结,向美国靠拢,自身则日渐孤立。面对这样的格局,北京再也无法显示淡定,开始从“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微妙后退,多路出击,多措并举,争取支持者力量,并试图极力降低仲裁案公布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为此不遗余力。

就在7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支持中国南海立场的国家“越来越多”,并说有些是公开,有些则是私下的。

在仲裁案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中方再次针对仲裁案举办研讨交流活动,显示出北京在为最坏情况做准备,即海牙作出明显不利于中方的裁决。但此举对裁决结果并不会带来影响,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为裁决公布中方的反应作出舆论铺垫,是主要意图。

2013年1月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庭提起诉讼,要求对中菲之间有关南海争议进行国际仲裁。但可能是当时中国政府正在换届,没工夫顾及这些事,因而稍显简单地决定“不接受,不参与”。一步错,步步错。这一决定造成了中方此后在战略上的被动,不利于中国尊重国际法、国际规则外部形象的塑造,并且要进行更多的努力去实现有利于己的目标。

设若当时中国正面接受菲律宾的挑战,竭力在国际法院的框架里,寻求公平解决南海主权争议问题,可能要比拒绝要主动得多,且结果未必就明显有利于菲律宾,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怀抱雄心的区域大国,更须展现负责任和尊重国际规则、国际法的姿态。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补救无方之余,中国显然将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灵活态度视为改变情势的一个契机。中国领导人第一时间通过外交渠道向杜特尔特表达祝贺之意,并寄希望于后者主动撤出仲裁案。人民日报前国际部主任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呼吁杜特尔特撤除前任政府提交的仲裁案。

中国迅速主动与寻求缓和两国关系的菲律宾新政府建立正常的联系,表明中方的“强硬”实属被逼上绝路,迫不得已,骨子里不希望两国关系恶化,特别是在区域被日渐孤立。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域内另一个重要的主权声索国,向来对中国采取双轨策略,领土问题毫不退让,但希望在经济和政治上与中国结成紧密关系。杜特尔特的温和立场无疑让中国大陆感到是一个突破困局的好机会。

尽管菲律宾新政府对改善其与中国的关系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但撤除制裁案,是其难以承受之重,是不现实的。因此,无论如何,中国都需要面对仲裁案被公布的结果,鉴于中方一贯消极的态度,仲裁结果不利于中方的可能性较大。

对此,中国将可能陷入更难堪的两难之境:强硬,则暴露出自身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法阳奉阴违,不敢于承担责任及蛮横无理的形象,加深域内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更加“抱团”与中国保持距离,或走向对立面。软弱,也下不了台,将受到国内部分舆论的抨击,其长期营造的国家正义话语体系也将随之削弱。如何在两者之间取舍,将是个重大考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