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媒:西方对待中国投资又爱又恨 /

日媒:西方对待中国投资又爱又恨

中欧商业协会官员日前表示,欧洲应当重点在信息和电信技术领域吸引中国投资。欧洲人应该彻底认清中国在该领域的潜力,利用投资合作机遇,因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大国。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7月8日报道,中欧商业协会会长Luigi Gambardella7日表示,欧洲应当加大同中国在数字领域的合作力度。许多欧洲中小企业研制有趣的技术,但是遇到资金短缺问题。近来中国频繁购买欧洲大小企业资产。这让许多欧洲国家政治人物感到担忧,中方曾为此发出“希望各国能可观、公正地看待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的呼吁。

而典型的例子有,德国人围绕中企吞并全球工业机器人生产巨头库克以及参与法兰克福哈恩机场私有化而产生的强烈反响。库克交易金额创下45亿欧元最高纪录;而在机场私有化进程中德国面临两种选择:或者1欧元把亏损的机场卖给当地投资者,或者卖给中国投资者,赚1,600万欧元。

中国海外投资受到瞩目(图源:新华社)

围绕上述两笔交易,德国一些政治任务向企业家和政府施压,以让这些交易流产。然而,中国最大家电生产商美的还是购买的库克;至于购买机场,因中方没有及时把钱打到德国伙伴的账户上而被推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教授认为,双方应当克服投资障碍,开展合作。黄卫平表示,每个国家都会谨慎对待进入敏感领域的投资。但是敏感领域的范围有多大,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设定的。比如,有些国家担忧,中国投资进入后,某个领域的技术被买走,使得该国失去竞争力。

另外,黄卫平还认为,中国在国外投资和贸易领域的竞争,经常被视为“不公平竞争”,也就是说中国投资者本身竞争方式与国外的一贯做法不同,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应。虽然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没有最终敲定,但中欧之间的投资进程一直在逐渐推进。而且欧洲设定的敏感领域还是比美国少的。拆除投资壁垒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商言商”,不要牵扯政治因素。

然而,中欧之间没有签署新的投资协议,仍是阻碍全面合作的一大障碍。中欧有关谈判已经进行了五年多,但是进展甚微,尽管北京再三努力。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别尔格尔认为,欧洲人希望获得更多中国投资担忧越来越担心中国资本会进入新的敏感领域,是很自然的,也是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

别尔格尔说:“中国发展太快,境外购买高技术资产的速度也非常快。中国统领全球高技术领域的时代正在逼近,所以会引起自然的恐慌。一方面,一些人希望获得各国都想要的中国投资,尤其是‘一带一路’提出后。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以某种方式排挤中国,不让它进入欧洲,不允许它过于渗透到欧洲经济。这是一个自然的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

这一趋势也是中美合作的特点。英国媒体7月7日称,一天前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在爱达荷州阳光谷举行的投资银行论坛期间接受Bloomberg 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国投资感兴趣。

但他又同时指出,中国在向美国投资开放自己的经济战略部门方面还做得“很不够,难以称作可接受的”。而中国也对美国伙伴有很多的不满,认为他们在允许中国投资进入美国经济敏感领域方面缺乏透明和公正。中美投资协议拟定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矛盾,随着美国总统的更换只能更加突出。专家们指出,这些矛盾将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新的筹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