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在华盛顿成立智库 竟无人知 /

美媒:北京在华盛顿成立智库 竟无人知

中美研究中心(China-American Studies, ICAS)是中国唯一一家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尽管其极力宣传关于北京在南海地区备受争议但至关重要的立场,该中心仍无人知晓。用Google搜索ICAS,该机构出现在第3页,而推特账号也只有46个关注者。

美国《外交政策》7月7日发表题为《北京华盛顿成立一个智库 竟无人知晓》的文章称,中美研究中心是由五位成员组成的智库,其致力于解读争议南海地区的中国立场。尽管美国学者对研究中心主任Hong Nong在这方面所做工作很是钦佩,但是,除美国智库界少数中国观察家之外,该智库完全不为人所知。

7月12日,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将对中菲的南海争端进行裁决,北京声明拒绝承认裁决结果。

北京许多人士认为,美国或是根本上不理解中国政策,或是对中国有偏见。无论是哪种情况,北京认为向其介绍中国,将有助于其对中国的认知,这也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设立中美研究中心便是该战略的一部分。中美研究中心于2015年4月通过提前录制的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高调会谈宣布正式成立。Hong称,“我的任务就是清晰传达”中国的南海声索及南海政策。

戴秉国出席中美智库对话(图源:新华社)

但是,北京在争取国际对其南海声索的支持上并未成功。原因有二,其一,中国在该法律案件中的缺点。许多其他国家的专家认为,裁决将倾向菲律宾。霍夫斯特拉大学(Hosftra University)法学教授古举伦(Julian Ku)在Lawfare博客上发帖,“中国声称不承认仍悬而未决的裁决结果不违背国际法原则,这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无法律依据的。”其二,北京不懂美国公众舆论及机构运作机制。正如北京称华盛顿不了解中国一样,研究中心许多方面也表现出对美国机构及其所处的媒体生态系统惊人的无知。

这便是中美研究中心影响力甚微的背景。其成立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影响决策人,并参与到华盛顿讨论中。

换句话说,中美研究中心的工作其实与一般智库并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智库理应召集著名学者及政客参加重大会议,发表有影响力的研究,质疑并改善政府政策。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创办人麦甘(Jim McGann)称中美研究中心似乎“缺乏资金且目标不够明确”。

虽然,“智库”在华盛顿智识生活中的重要性近来才体现出来,但是,智库的概念可追溯至19世纪后期。在中国,该概念出现更早:为中国统治者建言献策的研究机构至少可追溯至8世纪成立的翰林院。

中美智库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立性。中国智库以与政府关系密切为荣,因此,他们收到无法向权力直陈真相的限制。虽然,Hong在中美研究中心官网明确表示,其智库是独立的。但是,这似乎不大可能。

Hong必须在处理众多棘手事物中探索一个问题:如何在高唱言论自由的同时,向敏感的北京示忠;如何在保持智力独立的同时,维护与中国谨慎决策人的关系。Hong的开放态度为智库运营带来些许希望,她乐于谈论自我审查,这在中国学者中不多见。但是,无论是智力层面还是资金层面,她都无法施展拳脚。

中美研究中心从属于资金雄厚的政府研究机构——中国南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South China Sea Studies,NISCSS)。同时,在南海纷争中,中美研究中心未能在受限和独立间,成功寻求胜利。

阿尔伯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中国学院(China Institute)主任侯秉东(Gordon Houlden)认为,Hong有能力通过更为巧妙且合理的方式向其他国家人士讲解中国政策。

然而,目前就南海争端问题,Hong没有时间做到这点。在7月12日仲裁作出判决之际,中美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兼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在中美研究中心网站上发表文章称,南海仲裁是针对中国的一场“阴谋”,美国及其盟友欲“将中国永远赶出南海”。但是,这一言论并不会影响美国决策人重新考虑其南海立场和政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