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留学三部曲:由黄金时代堕入青铜时代 /

留学三部曲:由黄金时代堕入青铜时代

海归,曾是一个高光的名词,一度在中国大陆颇为流行,作为特指从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一个专有名词,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亦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因词频太高,“海归”和“海龟”谐音,还硬是将“海龟”这个词赋予了新的一层含义。

早前,海归群体在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独立思考工作能力、快速适应与工作沟通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随着留学生群体的整体扩张,这个群体的“平均素质”已被极大稀释。显见的事实是,多数留学生的光环已褪去。海归素质出现分化,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出现,待遇与预期与早前形成巨大反差,大批海归(海龟)成为海待(海带)。

来自中国大陆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至2007年,大陆累计留学出国人数121.2万人,累计留学回国人数32万人,回流率仅26.4%。2007年大陆出国留学人数14.4万人,海归人数4.4万人,当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占比为30.5%,而到了2011年,这一比例达54.8%。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至52.37万人,海归则达40.91万人,归国与出国人数比提高至78.1%。

从整体数据来看,到2015年底,大陆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04.21万人,留学回国人数总量达221.86万人,回流率达54.8%,比2007年提高一倍。

看好国内发展环境与机遇是“海归潮”兴起的重要因素。一些国家的工作签证和移民门槛提高,也加速了“海归潮”的形成。比如法国、英国等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收紧留学生工作签证,保护本国就业岗位。另外,中国政府与企业开展“千人计划”、跨国引才、设立留学生创业园等项目,也吸引了一大批留学人才回国。2016年大陆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21个,园内有6.7万名留学人才在创业。

但随着留学普及,海归群体“去光环化”是必然趋势。很明显,当年的“香饽饽”海归早已从盛期的“黄金时代”步入“镀金时代”,现在更是堕入了“青铜时代”。

一定层面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光阴岁月中,社会环境是静态的,经济、市政、社会保障等变化都不大。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留学人员整体素质被稀释,留学生选修专业集中在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或求职扎堆热门岗位,或所学专业与国内就业难匹配。

而随着产业升级,大陆对文化产业、设计、艺术、环境、科研、技术、创新类留学人才需求相对提高,对商科类人才的需求则相对减少,留学生倘若墨守成规,不与时俱进,就业形式与以前比呈“冰火两重天”局面便是显而易见的。

上世纪末期,乃至早几年,“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一度是很多人的共识。但现在,“求职四处受阻,自己的留学和外语优势,招聘企业并不看重,这让我多次对当初选择留学充满怀疑” ,这种抱怨并不少见。但抱怨有用吗?

留学本质上是对本国理论知识、教育内容、科研条件方面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到他国补充提高的短期行为,清末便有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社会环境总是在动态地变化着的,一味对海归群体进行拔高或者贬低都是不恰当的,当中国的舆论场,包括留学人学自身视“出国学习,回国就业”为再寻常不过的个体选择时,那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发展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