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南海问题重大妥协 对象不是美国 /

北京南海问题重大妥协 对象不是美国

东盟外长会议在7月25日产生重要成果,中国与东盟国家外交部长在万象发表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指出,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

这无疑是南海仲裁案公布以后,在南海持续多日的僵局出现松动的一个重要讯号,与这一关键进展相应的是,同天东盟也通过了自己的联合声明,以菲律宾主动放弃了写入南海仲裁案为前提,再度展现出当事各方在南海问题上软化和让步的倾向,而中国对于“放弃采取居住行动”的承诺也因其前所未有的表述而引发普遍关注,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停止在南海填海造陆的节奏,是中国与东盟妥协的节奏。

中国妥协了些什么呢?首先应当注意到,该声明首先约束了“现无人居住”这一前提条件,众所周知,南海周边各国目前在南海都有占据的岛屿,并且大多以驻军形式确保岛礁处于控制下,互相约定“在目前无人居住的地点不采取居住行动”,无疑首先意味着承认了南海目前现状的合理性,而不对任何国家要求放弃其已经占领的地物,换句话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南海现状的暂时冻结。

中国与东盟妥协其实就是符合“双规思路”(图源:新华社)

中国在南海控制岛礁上的陆域吹填工程早在2015年就已大体完成,其量级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望其项背的,而中国政府已经声明“岛礁建设”不会停止,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这一冻结约定,也就无异于承认中国对于永暑礁等重要岛礁的控制和建设的现状不会成为讨论的中心。这一约定是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约束未来可能的行动,可以认定为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相似的和解意向推动下达成的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

其次,应当如何理解“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这首先牵涉到对于“居住”问题的解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明确提出,“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将“能否维持人类居住”确定为判定海上地物是否为岛屿(能够产生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基本标准,该规定也在不久前成为南海仲裁案中常设仲裁法院判定南海诸岛“无一是岛”的主要依据。

该规定及其最新解读意味着,如果某个岛礁上出现人群的长期居住,它就可能在完全不改变物理性状的情况下,完成从“礁”到“岛”的升格,从而产生真正牵动各方利益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也因此,派人在某地点“采取居住行动”,可以预见将在未来成为南海各国争夺岛屿主权的最新手段,声明提出这一关键,是为了克制可能升级的地区冲突而未雨绸缪。

最后,早在2014年8月,美国就曾提出南海冻结措施,呼吁各方不改变南海的地形地貌,不过,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对美国的提议并不买账。中国如今与东盟国家达成的声明与美国当年的提议本质上并无二致。中国愿意向东盟让步,东盟也愿意与中国妥协,这恐怕就是要将美国踢出局的节奏。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呼吁域外国家不要插手南海,提出的“双轨思路”无形之中就是将美国与南海隔离开来,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后,中国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中提到了中国愿同直接当事国尽一切努力做出实质性的临时安排,如今中国与东盟的“握手”就印证了中国接受“临时性安排”的承诺。中国妥协的对象并非美国,也不是菲律宾或者越南,而是东盟。而东盟十国受困于小国的弱势地位,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平衡游走,暴露了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尴尬,东盟其实更愿意凸显自身在南海问题上的重要性,马来西亚在6月撤回东盟声明和今天的东盟声明不谈南海仲裁,意味着东盟都没有按照美国的期待前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