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件“京师瓷”真伪存疑 将做4道鉴定
就“京师瓷”事件,北师大博士生向校方提交请求调查的公开信。面对质疑,捐赠者邱季端称会进行鉴定,并将“先挑出60件”请质疑者许勇翔过目。但北京市文物局表示,目前既没有收到关于设立博物馆的申请,也没有收到瓷器认定的申请。
有学者指出:博物馆的入藏鉴定,是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而不是由捐赠方指定鉴定人选。古董圈有“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捐赠现场
对于最近纷纷扰扰的“北师大接受邱季端捐赠瓷器”事件,澎湃新闻(thepaper.cn)于2016年7月27日以《6000件“京师瓷”捐给北师大?文博专家:必须先鉴定真假》一文进行了报道,并专访了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
“北师大瓷器捐赠事件”新闻当事人邱季端。
对于网上流传的邱季端藏瓷器照片,许勇翔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我可以开门见山地说,这不是真的,我一般不说人家东西是真的假的,但是这个东西年份很浅,我说比你年龄还小呢。”并提出:“我的一个观点就是,高校办博物馆、接受人家捐赠文物,事先必须经过鉴定,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2016年8月2日,《厦门日报》刊载了邱季端对质疑的回应,称“质疑者没有见到捐赠实物,仅凭猜测和网上流传的几张照片就妄下结论,这是非常草率的”,并提出会在正式捐赠之前经过四道鉴定:“首先,我会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中亲自挑选一遍;接着,请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之后,再请国内外知名的瓷器专家来鉴定一下。人工鉴别后,还会使用仪器鉴定,主要是通过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科技鉴定和拉曼荧光谱设备鉴定。”
不仅如此,针对许勇翔的质疑,邱季端还专门表示:“我想先挑出60件藏品,即打算捐献的古陶瓷的1%,请许勇翔先生一起过目,帮助把关。考虑到先生已经退休,车途劳顿不便,我们想先发60件藏品的照片请先生严格把关,以免混入仿品和赝品……已经委托上海博物馆的朋友,将上述意向转达给许勇翔。”
对此,许勇翔向澎湃新闻(thepaper.cn)记者表示,他在此前报道中仅就关于博物馆藏品入藏规范进行探讨,不愿意也不会与相关某个人进行任何接触。
《南方都市报》则于8月1日刊发关于北师大博士生就此事件提交公开信的报道。报道中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5级博士生刘昕鹏于7月30日向学校方面递交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希望学校就7月13日邱季端捐赠中国古陶瓷藏品一事进行专项调查,以正视听。报道中提出的刘昕鹏的质疑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捐赠藏品数量之大(约6000件)、规格之高(有相关人士估值愈万亿元)乃国内甚至国际专业拍卖行、各大博物馆难以望其项背;捐赠者对藏品的收藏放置与业界保存收藏方式相差较远;部分藏品照片显示制作工艺与各大博物馆类似藏品差别较大;学校接受捐赠前未对藏品进行专业鉴定;出席捐赠仪式的个别专家曾因为仿伪品背书而在业界受到争议;学校是否有专业能力对新建博物馆和研究院进行良好管理等。这些质疑与猜测,有些是基于收藏常识,有些是基于收藏规范,但无论如何,这些评价都对捐赠事件本身以及北师大、邱季端的名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南都》的报道称北师大教育学部或会在周一安排老师和刘昕鹏面聊此事。
针对该事件,有读者在澎湃新闻(thepaper.cn)留言说:“必须鉴定,虽是捐赠,但也不能不清不楚的!”也有读者针对《南都》相关报道评论说:“捐赠假的比不捐还恶劣懂吗!”,更有读者指出:“给学校捐一批假的东西,混一身好名声?学校还得专门建一个博物馆供着你这批假货?骗名和骗钱一样。”
关于鉴定,浙江工商大学教师、美术学博士闻松则更进一步指出:“既然是博物馆,就必须对所入藏品作出正式鉴定,即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而不是由捐赠方指定。”并解释说:“古董圈有专门‘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然而,北京市文物局在《南都》报道中的回复称: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设立该博物馆的备案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同时,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这批瓷器认定的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根据《博物馆条例》对备案登记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规定:博物馆可以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
北师大博士生质疑“6000件京师瓷” 被母校约谈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向北师大赠6000件“京师瓷”事件继续发酵。
7月30日,北师大博士生刘昕鹏给北师大校长董奇写了一封公开信,希望学校就邱季端捐献6000件古陶瓷并成立博物馆一事进行专项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8月1日晚,刘昕鹏致电澎湃新闻记者,他被通知前往学校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李家永办公室面谈。
随后,澎湃新闻记者也赶到了李家永所在的三楼办公室门外。听二人的谈话,校方认为刘昕鹏起初写的信,三观很正,是很正常的,但是渐渐就站到了媒体那边,学校怀疑他的动机。
刘昕鹏说:“我是不是就不应该跟媒体沟通?我就该等,十天半个月也等、半年一年也要等。” 李家永说:“我们到目前为止不谈任何事情。”
谈话中间,刘昕鹏致电办公室门外的记者,请记者先离开,因为校方暂时无法给出答复,“学校要花时间处理”。随后,走出办公室的李家永对于澎湃新闻记者问起的“6000件文物”,表示他们只不过是学校的一个分部,不知道学校的安排,没法给媒体任何答复。
当晚23时,刘昕鹏再次致电澎湃新闻记者,说和书记的谈话刚刚结束,学校已经在调查,他也不能给出什么答复。同时他称,自己力量很小,做不了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中)将其收藏的6000多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师大宣布成立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和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并任命邱季端为首任馆长和研究院院长。
邱季端部分藏品
《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博文截图。
似曾相识的捐赠争议
向大学批量捐赠藏品办博物馆,似曾相识的例子是2015年6月,由李舒弟主要捐展的浙师大以陶瓷为主体的艺术馆,首展展出了171余藏品。自称涵盖了从仰韶文化彩陶到近代的陶瓷器,有原始青瓷、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人物梅瓶等重要藏品。
但是首展之后,有现场参观者将图片上传至网络,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2015年7月29日,网名“西风”的张星忠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的博文,曝光了该艺术馆的内景和介绍。2015年9月,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吴炜鹏两位律师作为原告李舒弟的代理人,以张星忠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新浪公司、微梦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向海淀法院正式提起诉讼。海淀法院于2015年11月、12月两度开庭审理本案。
最终,海淀法院认定“西风”(张星忠)构成名誉侵权。判决中并没有将古董的真伪拿出来讨论,而更多地是关注西风在文章中的措辞与说法是否不当。
同样是在大学建博物馆,同样出手阔绰地拿出一堆“珍品”,同样是因为展品的真伪被质疑,就连事情发生之后请的律师都是同一个。
而李舒弟和邱季端的关系,从公开的资料可以查到:2015年11月13日,邱季端聘请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艺术总监李舒弟教授为“邱季端博物院”高级顾问。
到目前为止,邱季端向北师大所赠的6000件文物的详细名单尚未公布。 8月2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邱季端的律师钱卫清,就“京师瓷”事件进行了询问。钱卫清对澎湃新闻记者承认,这6000件瓷器尚未选定,“要从20万件藏品中选出来,要是有存疑的地方,可以替换。”
同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北京市文物局了解这6000件“京师瓷”的鉴定事宜,文物局方面称并不了解此事。
邱季端称会鉴定“京师瓷”,北京市文物局尚未收到申请
澎湃新闻记者 韩少华
就“京师瓷”事件,北师大博士生向校方提交请求调查的公开信。面对质疑,捐赠者邱季端称会进行鉴定,并将“先挑出60件”请质疑者许勇翔过目。但北京市文物局表示,目前既没有收到关于设立博物馆的申请,也没有收到瓷器认定的申请。
有学者指出:博物馆的入藏鉴定,是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而不是由捐赠方指定鉴定人选。古董圈有“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对于最近纷纷扰扰的“北师大接受邱季端捐赠瓷器”事件,澎湃新闻(thepaper.cn)于2016年7月27日以《6000件“京师瓷”捐给北师大?文博专家:必须先鉴定真假》一文进行了报道,并专访了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
对于网上流传的邱季端藏瓷器照片,许勇翔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我可以开门见山地说,这不是真的,我一般不说人家东西是真的假的,但是这个东西年份很浅,我说比你年龄还小呢。”并提出:“我的一个观点就是,高校办博物馆、接受人家捐赠文物,事先必须经过鉴定,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2016年8月2日,《厦门日报》刊载了邱季端对质疑的回应,称“质疑者没有见到捐赠实物,仅凭猜测和网上流传的几张照片就妄下结论,这是非常草率的”,并提出会在正式捐赠之前经过四道鉴定:“首先,我会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中亲自挑选一遍;接着,请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之后,再请国内外知名的瓷器专家来鉴定一下。人工鉴别后,还会使用仪器鉴定,主要是通过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科技鉴定和拉曼荧光谱设备鉴定。”
不仅如此,针对许勇翔的质疑,邱季端还专门表示:“我想先挑出60件藏品,即打算捐献的古陶瓷的1%,请许勇翔先生一起过目,帮助把关。考虑到先生已经退休,车途劳顿不便,我们想先发60件藏品的照片请先生严格把关,以免混入仿品和赝品……已经委托上海博物馆的朋友,将上述意向转达给许勇翔。”
对此,许勇翔向澎湃新闻(thepaper.cn)记者表示,他在此前报道中仅就关于博物馆藏品入藏规范进行探讨,不愿意也不会与相关某个人进行任何接触。
《南方都市报》则于8月1日刊发关于北师大博士生就此事件提交公开信的报道。报道中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5级博士生刘昕鹏于7月30日向学校方面递交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希望学校就7月13日邱季端捐赠中国古陶瓷藏品一事进行专项调查,以正视听。报道中提出的刘昕鹏的质疑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捐赠藏品数量之大(约6000件)、规格之高(有相关人士估值愈万亿元)乃国内甚至国际专业拍卖行、各大博物馆难以望其项背;捐赠者对藏品的收藏放置与业界保存收藏方式相差较远;部分藏品照片显示制作工艺与各大博物馆类似藏品差别较大;学校接受捐赠前未对藏品进行专业鉴定;出席捐赠仪式的个别专家曾因为仿伪品背书而在业界受到争议;学校是否有专业能力对新建博物馆和研究院进行良好管理等。这些质疑与猜测,有些是基于收藏常识,有些是基于收藏规范,但无论如何,这些评价都对捐赠事件本身以及北师大、邱季端的名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南都》的报道称北师大教育学部或会在周一安排老师和刘昕鹏面聊此事。
针对该事件,有读者在澎湃新闻(thepaper.cn)留言说:“必须鉴定,虽是捐赠,但也不能不清不楚的!”也有读者针对《南都》相关报道评论说:“捐赠假的比不捐还恶劣懂吗!”,更有读者指出:“给学校捐一批假的东西,混一身好名声?学校还得专门建一个博物馆供着你这批假货?骗名和骗钱一样。”
关于鉴定,浙江工商大学教师、美术学博士闻松则更进一步指出:“既然是博物馆,就必须对所入藏品作出正式鉴定,即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而不是由捐赠方指定。”并解释说:“古董圈有专门‘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然而,北京市文物局在《南都》报道中的回复称: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设立该博物馆的备案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同时,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这批瓷器认定的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根据《博物馆条例》对备案登记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规定:博物馆可以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