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资中筠谈目睹作家杨朔自杀 /

资中筠谈目睹作家杨朔自杀

1968年8月3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杨朔自杀身亡,享年55岁。杨朔主要作品有:通讯特写集《鸭绿江南北》和 《万古青春》,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北线》、《红石山》、《望南山》,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本文原载于资中筠著《不尽之思》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1961年杨朔游览漓江(图源:新华社)

杨朔是老革命、知名作家。我开始知道这个名字是抗美援朝小说《三千里江山》,那个时期这本书堪称“家喻户晓”。对于我这初出茅庐的青年来说,只有仰慕的份。没想到,几年后就因工作之故,与杨朔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大约1957年之后,杨朔开始参加“和大”(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的简称,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是同一机构)的工作。他主要工作在作协,几天里兼任“和大”副秘书长、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任。一度被派往开罗常驻,任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中国书记。

杨朔很早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革命经历丰富,不过在我印象中他完全是白面书生,既无大作家的傲气,也无老革命首长的架子,也没有文人浪漫不羁的作风。杨朔的英文也很流利,平时与人交往、开会发言一般不需要翻译。只是同他的中国话一样,英语也有浓重的胶东口音,听起来有点费劲。

“文革”开始,批判“反动路线”,原来的领导干部一律“靠边站”由造反派掌权。而军代表来了之后,接过了运动领导权,气氛更加紧张起来,他们不久就宣布说“和大”的运动右倾,对走资派太宽容,这些人整天出国与帝修反打交道,怎么可能没有更严重的问题?他们首先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把批斗对象都隔离起来。大约有六七个人,杨朔也在其中。他们被集中到一间大会议室,食宿都在其中,不能回家,白天写检查交代。有一个经常把“光屁股长大”挂在嘴边,自诩“根正苗红”的勤杂工得风气之先,在院子里的地上用粉笔写了“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杨朔”几个大字。杨朔被送到隔离室之前经过那里看到了这几个字。在这以前,他还没有被扣上“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所以大约他以为这是军代表给他定的性。他关进去之后,就递条子出来,要求与军代表谈话。军代表说先冷他一下,给他点压力,让他好好交代问题,谁知杨朔就绝望自杀了。

我碰巧成为这一不幸事件的见证人之一。当时的情况是:几位隔离对象集中睡在一间大会议室,门并不上锁,日夜有人轮流在外面“值班”,那天晚上正好来完成到我与一位男同事值班。大约9、10点钟,他们陆续拿着脸盆出来到走廊尽头的盥洗室洗漱,然后回房睡觉。我见到杨朔也在其中,并无异样。到了半夜,我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忽听里面喊人,我仍然不愿进去,就在门外问怎么回事。那人出来说杨朔好像出了问题,不省人事了。杨朔被紧急送往医院。不记得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军代表宣布杨朔抢救无效,已经去世。医院诊断是服了过量的安眠药。杨朔一直有严重的失眠症,离不开安眠药,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有机会储备了足够致命的药量。

刚开始隔离审查,就有人自杀了,这在当时也应算是运动领导的失误。但是军代表不会认错,反而开大会,宣布杨朔“自绝于人民”,而且还罗列他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其中又提到自购私宅,生活奢侈,“冬有冬宫,夏有夏宫”云云。并分批组织大家去“参观住宅”就是一进小四合院的半边,并未超过当时与他同级别的领导干部的规格,只不过别人是“公家”分配,他是私宅,反而成了罪状。所谓“冬宫”、“夏宫”云者,就是他在不同季节选择睡在不同朝向的房间而已。

杨朔本人最后究竟怎样想的,已无法知道。记得他过去在闲谈中曾提到过杨刚(名记者,50年代选择自杀)和杨枣(杨刚之兄,名记者,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逮捕秘密杀害于狱中),说他们兄妹都是极有才华的,结局那么惨,真可惜。呜呼!岂料杨朔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