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媒:中国正将自己逼至死角 /

美媒:中国正将自己逼至死角

无论是南海仲裁给中国带来的外交声誉上的冲击,还是东海钓鱼岛矛盾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美媒认为,中国正将自己逼至死角,脱逃选择越来越有限。

美国《国家利益》8月10日在题为《中国如何在东海为中日战争布置舞台》的文章中称,南海裁决后,中国做出一系列的消极回应,正使自己走上与日本、美国或其他更多国家的冲突之路。

很难想象在亚洲海域的高赌注扑克游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考虑到钓鱼岛问题在此之前一直都很平静,加之南海是中国当前的问题,中国猛烈抨击日本显得很奇怪。不管怎样,基于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和中国认为其能施加影响的领域的分析,中国可能通过两个途径攻击日本:一是军事实力,二是经济实力,或者两者兼用。

中国在钓鱼岛可能的军事行动

中国海军参谋长的声明及在钓鱼岛附近的军事活动,表明中国正在运用恐吓战术,使日本放弃最近的声明。也有可能钓鱼岛附近出现大量船只和朝鲜导弹射击(或经中国默许)都是中国在试图激起日本军事回应或撤回其声明。

钓鱼岛局势近来骤然升温(图源:新华社)

钓鱼岛一直是亚洲的炸药桶,因为钓鱼岛突出了亚洲两大大国:一个正在崛起,一个可以说在世界舞台竞争力日减。两国都在争执对钓鱼岛及其相关海域的主导权。考虑到钓鱼岛的丰富资源(渔业、石油、天然气),两国争执并无荒谬。

另一重要因素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安倍晋三在2015年宣称日本是“海洋国家”,提出新海洋战略。2016年增加军事预算进一步证实其目标。

更重要的是战争意愿。尽管日本经济停滞,日本仍大幅度增加其军费开支。这意味着如果日本被迫需要做出军事回应,三个理由促使日本现在使用即时压倒性军事力量。一、日本经济不足以支持日本卷入与中国的持久战中。二、日本无法在与中国消耗战中完胜:日本粮食、战机、人力和生产力都不足。三、日本当前国内政治可能支持大规模反击。

贸易限制和制裁

海牙仲裁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曾谨慎地劝阻中国公民不要抵制美国和菲律宾,但这并不意味着制裁和抵制从此消失。彭博社8月4日报道中国或将对韩国部署美国萨德导弹系统采取贸易报复措施。韩国国际贸易协会(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已确认26项限制贸易举措,预计会有更多的非关税壁垒,如对入境产品的虚假安全检查、开设新的执照要求和操纵检疫及安全检查。

这些行为都可以用来对付日本。2010年,中国海关曾暂停输往日本的稀土矿,抗议中国渔民在钓鱼岛附近被拘。

短期内,中国若是想实施国家安全控制或采用非关税壁垒惩罚日本,中国有相当大的法律运作空间。但是,日本也有同样的法律运作空间阻扰中国进口,并限制其大多出口中国的电子和工业设备。

历史证明限制贸易的结果是,中国会比日本遭受更大损失。1973年美国限制对苏联小麦出口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接手对苏联的出口生意。这一点在当前情形下,尤为重要:中国若停止购买日本产品,世界其他经济体会对此造成的一些损失进行弥补。同样的,政府支持的抵制日货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因为中国是个外贸国家。

中国需要清楚自己在东海的目的。中国若是想击败日本让其投降或将日本引入局部的旷日持久消耗战以损害安倍晋三的公众支持,日本貌似不大可能上钩。中国若是想发动能取胜的全面战争,结果很可能是无法如愿的,尤其是美国军事力量将会支持日本进攻作战并保卫日本国土。不可避免地,中国正将自己逼至死角,脱逃选择越来越有限。

近期的东海军事演习,威胁对韩经济制裁,继续破坏海牙裁决,以及对日本的严厉言辞都表明中国在和解与冲突中,选择了后者,并在冒卷入重大军事冲突之险。

最后,或许是最重要的,追求高风险策略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十三五计划。高风险策略可能将中国的国际贸易关系置于危险境地,而十三五计划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平衡,提高国内投资,改善自由贸易区。

中国领导层很有可能并不完全赞同国人在做的危险选择,也并不理解世界对其国人行为的看法。尤其近期东海军事冲突频繁发生,高代价失误的可能性日渐增加。中国领导人应该意识到他们可能正在走向其无法制止的日本军事对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08-12 12:21
    您已点过赞
    颠倒因果与黑白,无异于贼喊抓贼
  • @ 2016-08-12 13:31
    您已点过赞
    对于美国来说,愿望是丑恶的,
    对于中国来说,结果是美好的。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