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当"双城论坛"成为"台北与共" /

当"双城论坛"成为"台北与共"

儒家文化一向带给华人社会一股很内化的秩序感,一套无形而上、有形而下的名位规范,这一点验证在两岸的政治互动上可一点都不假。面对上海"降格"派出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沙海林出席北沪之间的"双城论坛",创下"双城论坛"自2010年举办至今,上海代表团首度非由市长或副市长代表出席的一届。台北市长柯文哲对此回应媒体指称,"大陆是以党领政,党的职务比市政府职务高"来为自己解套。

柯文哲确实有理,在以党领政下,统管上海市的最高决策层系为上海市党组,身为市级党组成员的级别与职权确实会高于一介阳春治理的副市长,沙海林职位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长,"存在感"自然不在话下。只是柯文哲的此番辩解,也已见得"降格"之说对于强调名位秩序的华人而言,是多么地"不可承受之重"。

柯文哲说北沪"双城论坛"他已有剧本(图源:中央社)

"降格"之说何以重?在其攸关政治上的名位秩序,最简单的理解可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尔今,柯文哲以"党职务比市府职务高"来为沙海林"在其位",进而正当化可"谋其政"的说法,若非刻意为之,不然就是根本搞错了方向:沙海林的访台,问题不在于行政级别是否高于市府官员,也不全然在其统战部长这个职位身份,而在于他是党委。既然北沪"双城论坛"的定位是"市际"交流,以城市治理为主轴,当为市府官员对上市府官员,方合乎"人在其位,人谋其政"的名位与秩序,一如过去六届,"双城论坛"不论是在台北或上海举办,不论是市长亲自出席或是由副市长"代打",都不脱市府官员身份。那么这次沙海林以党委身份获派"代打""双城论坛",便是大陆对台一次罕见的"破格"。

在此必须理解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极具"政治对称美感"的政党,回顾过往"国共论坛",双方交流坚守在"党对党"层次,面对台湾在野党主席的相继到访,中国大陆最高领导人在该场合所使用的头衔必然都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而非"中国国家主席",这是"国共论坛"限制在"党对党"层次之故。再以民进党公职人员中,"登陆"层级最高的高雄市长陈菊为例,陈菊在2009、2013年两次访陆进行城市交流,出面接待的分别是北京市长郭金龙、上海市长韩正与天津市长黄兴国等人,在"民共"未能确认"党对党"的党际交流正常化前,陈菊的大陆行自然被限制在"两岸城市交流"的范畴之内,因此当然是由"市长"接待"市长",而不会是由"市委书记"出面接待。

从"党对党"的国共论坛,到"市对市"的陈菊大陆行,名位政治在两岸的政治互动中,始终表现地如此秩序;正因如此,定位在城市交流的"双城论坛"此次上海由市委常委沙海林以党职代表出席便显得异常。综观坊间许多媒体多将评论着墨在沙海林的统战部长身份,认为这是大陆要"统战"台湾,多做此想者大可不必。当大陆决定指派上海市"党组成员"与会,而非市府官员时,衔命赴台的自然不会是专管党建、宣传或纪律检查的党组成员,对台工作的任务落到专责联系非党员身份人士的"统战部",只是"刚好而已"。再者,试问今日换作上海市长杨雄亲自来台,大陆就不"统战"台湾了吗?所以必须说,"笨蛋!问题从来不在沙海林是统战部长"。

说到底,沙海林的代表问题依旧在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党委身份之上,这早已不是还在讨论层级高低的时候,而是新的政治讯号释放的前奏:当"双城论坛"在柯文哲与沙海林握手寒暄的那一刻起,代表的已非台北与上海,而是台北与"共"。面对"双城论坛"从可能停办,到北京倏忽"破格"为柯文哲"加身",不禁要问:柯文哲与民进党都已准备好如何接招了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