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讲真,王宝强闹离婚,您那么嗨干嘛? /

热帖:讲真,王宝强闹离婚,您那么嗨干嘛?

【导语】王宝强的声明中有一句话“尽力将因此给双方父母和两个尚未成年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希望他们继续拥有平静的生活”,不知道现在的他有没有后悔。当夜自己点击的发送键,何尝不是一场舆论狂欢的启动键?

连日来,王宝强的一纸声明横扫舆论场,网友们八卦的小火苗已呈燎原之势,想必当事三方都被烤得不轻。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场纠纷中的是非曲直我们不敢也不便妄言,公道君(ID:bjrbplb)只想跟大家聊聊“舆论狂欢”的问题。 一纸声明半夜出,网友兴奋小编哭

有自媒体人提出了一个概念——“深夜传播学”,大意是说凌晨在社交媒体放出重磅八卦,更有助于舆情的发酵。一方面,深夜的人脑理性思考能力不强,感性情绪作用下,很容易跟着主流舆论导向走;另一方面,深夜正是媒体和各方来不及反应的时间段,在这样的情境下,由当事人放出的最初消息,很容易能扛起舆论导向的大旗。

这样的解释确有一定道理。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王宝强都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议题设置。

▲事件牢牢占据微博热搜榜

▲王宝强的百度指数(蓝色)甚至高于奥运会(绿色)

据新榜统计,14日00:21至清晨6:00间,共推出了392篇与“王宝强”相关的微信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熬夜码字的产物,也由此迅速抢占话题关注,获得10w+阅读量的有20篇。 最近一周,提到“王宝强”的微信文章有13420篇,围绕这一事件,15日一天便迅速诞生293篇阅读量突破10w+的爆文,其中,11篇文章获上万 点赞。若将这些文章的标题进行词频统计,会发现“王宝强离婚”“火遍朋友圈”“震惊”“离婚内幕”“最新”“炸了”“太狗血”“宝宝不哭”等高频词。

自媒体人真是勤奋得可怕。如果不是王宝强那篇义正言辞的离婚声明,恐怕所有自媒体小编还沉浸在追逐奥运热点中,时刻准备着消费第二个“洪荒之力”或下一个“泥石流”运动员。

众声喧哗好热闹,四大议题燃到爆

当网友们在谈论王宝强事件,到底是在谈论什么?梳理发现,议题大致集中在以下四点:

★离婚闹剧真实内幕

凤凰男、心机女、好兄弟、出轨、财产分割……王宝强长期以来的形象建构,加上简洁有力的离婚声明,让吃瓜群众脑补出了一场可比八点档电视剧的离婚闹剧。

网友们大多聚焦到了“出轨”这个关键词,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双方的态度以及对事件如何回应?”“马蓉是什么时候和王宝强经纪人宋喆好上的?”“王宝强是怎么知道马蓉出轨的?”“马蓉嫁给王宝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阴谋?”等等。

★财产状况分配方式

别看王宝强草根出身,但在娱乐圈也是独树一帜,近些年电影与真人秀两手抓,捞金能力不容小觑。当前,王宝强正式在北京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分割的财产包括9套房屋,多家公司股权、出资,宝马轿车、宾利轿车,各大品牌首饰,等等。

很多人不禁好奇,难道离婚了出轨的妻子还要分走一半的财产吗?于是不少自媒体公众号对王宝强公司的股权变更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试图解答马蓉能从王宝强那里拿走多少钱。

★自曝丑闻是否妥当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观点可分为两派,一边不赞同王宝强的做法,认为他不厚道,就这样把妻儿置于网民暴政之下。而另一片则倒向王宝强,认为这样做是他的权利,直截了当地表达对其的同情与心疼。

★危机公关全是套路

也有人从公关角度来看待王宝强发布的这则离婚声明。从发布时间选择、发布内容的事实组合、用词和技巧等方面分析,认为“傻根”的公关很“顺溜”。

公道点评

看客入戏深,资源浪费大

王宝强的声明中有一句话“尽力将因此给双方父母和两个尚未成年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希望他们继续拥有平静的生活”,不知道现在的他有没有后悔。当夜自己点击的发送键,何尝不是一场舆论狂欢的启动键?

生活恐怕再也不可能平静了。短短两天,这场狂欢已经到了让人生厌的程度。除了传播数量上的爆炸式增长,还有内容上的肆无忌惮。有“宝宝的宝宝”一类的绕口令,有“王宝强带儿子做亲子鉴定”一类的谣言贴,还有各类冠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厚黑学等等名头的分析文章。

倘若去掉王宝强的演员身份,这也不过是市民王某某家的一场内部纠纷而已。即便公众人物要让渡一部分隐私权,但如今的情势恐怕早已远远越界。当事人就像一只只被人解剖的麻雀,牺牲了自己,娱乐了大家。

讲真,王宝强闹离婚,您那么嗨干嘛?

有人要说了,王宝强在娱乐圈也算是“老司机”了,发布离婚声明还直接写道妻子与旁人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这怨不得别人。这种说法固然不错,如今种种很大程度上是其“咎由自取”。但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另一个不争事实,很多围观者缺乏起码的善意,一些言辞更是缺乏教养,充斥着冷血与麻木,甚至有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之嫌。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这出剧目就算再狗血,法律也会抽丝剥茧、逐条厘清,还当事人以公道。舆论审判,除了满足了一些人的意淫快感,对化解事件本身的矛盾并没有什么卵用。

正如有评论指出的,早在近一百年前,鲁迅就在笔下无数次鞭挞过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他们戏弄嘲笑孔已己,把祥林嫂的不幸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围观行刑而心满意足。然而近百年之后,这些备受鲁迅笔墨鞭挞的看客并没有消失,甚至“进化”为“不再麻木”——他们不再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而是将别人的不幸演化成一场自己的狂欢。这是一桩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

对此,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解释。比如,八卦本能说。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指出,“正是通过八卦,人类才能充分了解自己部落中的关系状态,知道谁是可信可靠的,才能扩大规模,发展更紧密和复杂合作方式。”比如,社交需求说。有进化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语言真正的作用是社交而不是交流,八卦也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社交情境。纵然窥私真的是人性本能,但所谓文明不就是引导人们主动克服一些不好的本性,而去做好事、当好人吗?起码在很多人的言行中,我们并未看到文明的影子。

看客们自得其乐,但从公关的角度看,实则也是被戏弄的对象。众所周知,明星只是一个经过包装、被推至台前的产品,幕后实则有着一个分工明确、引导舆论的团队。明星的所言所行未必真实,我们的所闻所见也未必真实,这也是为什么真人秀火了,因为从那些被美化之外的言行,我们才能洞察出明星的真性情。近些年,我们消费过太多明星的“宫闱秘事”。早有姚晨凌潇肃、王菲李亚鹏,后有文章姚笛、潘粤明董洁,等等。从不断反转的剧情可以看出,狗血剧也往往是公关战,当事方都希望在舆论场中抢占话语权和道德制高点。而盲目跟风的看客们,不经意间也成了商业利益大战的棋子。

在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中,没有谁是赢家。明星们因为关注度而获利,也因此而饱受伤害;看客们以窥私为乐,也在盲目中沦为被愚弄的对象。而整个社会,却要为此类事件浪费相当大的社会资源,支付相当大的公共成本。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游戏法则,公道君(ID:bjrbplb)也忠告一声广大吃瓜群众,与其入戏太深,还不如该干嘛干嘛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