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救民调 蔡英文“打土豪”反惹一身腥 /

救民调 蔡英文“打土豪”反惹一身腥

近期,就在蔡英文上任即将届满百日之际,一项针对企业所做的民调显示,企业对于蔡英文政府的施政期待正在下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58.3%的企业不满蔡英文政府施政,仅有41.7%企业对蔡英文政府施政表示满意。而从蔡英文施政所引发的争议来看,企业对于蔡英文政府在操作“劳资间矛盾”上表现诸多不满,“片面宣布放假”、“华航罢工案”更激化企业对蔡英文政府的不信任感。

华航空服员罢工事件重创企业与蔡英文政府间互信(图源:中央社)

欲振乏力的台湾经济

长期以来,在产业升级陷入瓶颈,内需市场逐渐流失的情况下,台湾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问题,导致的后果便是台湾民众薪资水平长期停滞。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地区国民生产总额(GDP)已突破5,300亿美元,换算为人均GDP已达到22,000美元。这意味着台湾已跨越经济学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成为发展经济学界定义的高收入经济体。

根据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以来的偏见,一个高收入经济体可通过对自身生产要素禀赋的有机调节,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进而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经济结构不受非市场因素限制下,市场能够在效率最优化的基础上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然而,从台湾的案例来看,这种立足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判断显然难以套用在台湾。对自诩为自由主义经济学信徒的台湾政府与学界而言,为了维持企业竞争力,政府应极力通过补贴手段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而确保投资环境的成本竞争优势。

正是这种僵化的经济发展政策,台湾经济陷入了一种“竭泽而渔”的困境之中。在产业扶植政策缺席的情况下,为确保制造业的生存,台湾政府以补贴手段来抑制企业运营成本。此外,在新兴产业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确保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台湾央行不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暗助”企业出口。今年5月,美国财政部再次将台湾央行列为全球仅有的5个“汇率操控”央行观察清单。

当台湾赖以为生的制造业陷入了“失去补贴就失去竞争力”的困境时,加薪便成为台湾民众不切实际的期待。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一项薪资水平调查显示,2015年,台湾全体民众平均月薪为35,986元新台币(约合1,150美元)。然而,相较于1995年的名目薪资水平,20年间台湾民众的薪资甚至出现罕见的负增长。也因此,如何象征性的为民众加薪成为台湾政治人物竞相加码的政治姿态。

蔡英文被迫兑现选举支票

面对薪资长期冻涨,台湾民众都期望蔡英文政府能提出有效的政策方案,进一步带领台湾走出“闷经济”。蔡英文当选后,一项针对蔡英文施政期待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期待蔡英文上台后能将解决“薪资冻涨”问题作为首要施政目标。为回应民意期待,在就职演说中,蔡英文明确承诺将“采取具体行动,替年轻人加薪”。

随着岛内劳资间纷争进一步加剧,蔡英文政府在态度上也更加倾向劳工阶级。自上任以来,蔡英文接连在“华航空服员罢工案”、“国道收费员抗争案”上对劳工阶级维权的正当性表示支持,这种做法虽然符合其选前明确表态支持劳工加薪的立场,但单方面决议的结果便是企业对蔡英文的不满意度迅速上升。

就台湾劳动力薪资水平长年低落而言,蔡英文偏袒劳工阶级的态度本无可厚非。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劳动力薪资水平停滞的问题本身出在台湾经济结构转型出了问题,蔡英文显然并未深刻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单纯通过“打资方”给社会大众看不但无益于台湾薪资水平的提升,反而导致企业对政府信任度下降,进而遏阻企业投资意愿。

面对各方压力蜂拥而至,蔡英文政府亟需摆脱“炒短线救民调”的态度。困扰台湾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是转型停滞的结构性问题,台湾政府亟需从制度面着手,全面提出可行方案才有可能全面释放市场动能。然而,贸然的惩罚资方或许能让“闷”了许久的台湾民众鼓掌叫好,但就全面提升经济的目标而言,显然是无效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