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苏联元帅并非死于纳粹的反间计 /

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并非死于纳粹的反间计

图哈切夫斯基是前苏联红军一位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将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曾立下汗马功劳的苏军元帅。但是,他与七位苏军高级将领一起竟以通敌罪于1937年6月11日被判处死刑。后来查明,这完全是一宗被捏造的离奇冤案,为此,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于1957年1月3日裁决撤销1937年对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原判,为其平反昭雪。本文摘自2008年第1期《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作者谢小燕,原题为《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真相不能改变,图氏蒙难70周年纪念》。

图哈切夫斯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熟悉苏联历史的人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1893—1937)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是前苏联红军一位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将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曾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与七位苏军高级将领一起竟以通敌罪于1937年6月11日被判处死刑。后来查明,这完全是一宗被捏造的离奇冤案,为此,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于1957年1月3日裁决撤销1937年对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原判,为其平反昭雪。苏共中央在1957年6月的主席团会议上,为图啥切夫斯基等八人完全恢复了名誉,包括恢复党籍。这表明,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被斯大林政府冤杀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除报刊文章外还出版过几本有关专著,如《冤死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袁坚集编,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名帅之死——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冤案内幕》(家琦、智涛编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佟宝昌等著《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但是,现在国内学术界竟然还有人认为,30年代末的肃反在当时的苏联是必要的,并举图哈切夫斯基为例,以证明斯大林的肃反是正确的。刊登在《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4期的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林的《斯大林评价中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新分析》一文,甚至还援引早已被推翻的所谓在苏联存在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军事中心”的伪造材料,来为希特勒的失败作拙劣的辩护,硬说德国的战败是由于希特勒在苏联的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第五纵队”被斯大林消灭。这真是奇谈怪论。为避免各种有背历史真相的说法混淆视听,实有必要回顾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真相。

图哈切夫斯基出生于贵族之家,在军事学院刻苦学习过,1914年21岁就应征上前线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任近卫军中尉,在战争中深感沙皇政府专制腐败,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毅然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1918年4月加入俄共(布),6月起历任第一、第五、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员,屡建功勋。1920年,27岁被任命为高加索战线临时总指挥和西方战线总指挥,击溃邓尼金部队,解放北高加索;苏波战争开始后,率领红军横扫波兰半壁江山,直逼华沙城下,使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产阶级惊恐不安,图哈切夫斯基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战争结束以后,图哈切夫斯基为苏联军队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21年起任军事学院院长。他苦心钻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实现军事理论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图哈切夫斯基有130篇(部)左右的军事理论研究论著;他关心军事高等院校的建立,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和军事改革;对红军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和预见性的看法,如:主张建立机械化军团和航空陆战队,敏锐察觉导弹、火箭技术在未来战略中的重要性等。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在32岁就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长,41岁任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42岁被授予最高军衔—苏联元帅,是苏联首批五个元帅之一。

图哈切夫斯基案件是一桩彻彻底底的冤案。1937年5月德国希特勒政府伪造了一批文件,证明图哈切夫斯基一伙勾结德国,密谋政变以推翻斯大林政府,妄图夺取国家权力并成立亲德政府。苏联政府得到这批情报后信以为真,虽然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但最终仍被判处死刑。为什么说这是冤案呢?第一,实际上这是在利用偷来的档案文件的基础上,找专家制造出技艺高超的伪造文件,甚至,德军统帅部将军们的签名都是从银行存款单据上复制下来的。图哈切夫斯基的个人经历决定了他根本不可能是亲德小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图哈切夫斯基作为沙俄军官被德国人俘虏,他共有5次逃跑经历,在德国俘虏营所受的折磨使其对德国充满仇恨和不信任感。第二,苏联内务部提交的“揭发图哈切夫斯基阴谋集团的材料”是通过包括行刑逼供等各种手段获得的,甚至被迫招供的前工农红军参谋部保安局本·叶·梅德韦杰夫后来一再申明其证词不符合实际,是假的,但也无济于事。判决通知书指出被告均已服罪,但事实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直到生命的最后都没有承认那些强加给他们的罪行。他们要求认真核查,被置若罔闻。第三,所谓的罪证确凿并不令人信服。作为陪审员的工农红军政治部主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扬。鲍·加马尔尼克不相信图哈切夫斯基等是反对政府、企图搞军事政变的阴谋分子,是人民的敌人,不仅拒绝出席审判会议,甚至还因拒绝在没有罪证的情况下在逮捕命令上昧着良心签字而被逼自杀。审判只进行了几十分钟,在没有足够证据之下就匆忙判决,并立即处决。正如邓小平所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

斯大林杀图哈切夫斯基不仅是中了德国间谍的反问计,而且是执意借故除掉他。斯大林与图哈切夫斯基的个人积怨已久。在1920年的苏波战争期间,斯大林作为西南战线的军事委员,公然违抗党的决议,一再阻挠总司令关于把西南战线的3个集团军调派支援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西方战线的命令,贻误了战机。图哈切夫斯基认为,华沙战役的失败是因为两个战线未能协同作战,互相拆台,斯大林对此应负很大的责任。经过查核,1920年9月1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解除了斯大林西南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对这一处理,斯大林一直嫉恨图哈切夫斯基。尽管党内已就此做出决议,但斯大林关于华沙战役失利的责任归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1923年还提出“占领华沙问题”,挑战图哈切夫斯基。甚至在1935年仍旧事重提。可见,斯大林对此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的。除此以外,两人还因其他问题上的分歧发生矛盾。1924年底,在古比雪夫的家里,图哈切夫斯基还曾就苏德结盟问题与斯大林发生激烈的争执。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苏德两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信任,并驳斥了斯大林关于苏联可以同德国结盟的观点。随着积怨的加深、矛盾的加剧,斯大林一心想除掉图哈切夫斯基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图哈切夫斯基的崇高地位和威望对斯大林构成威胁。到了30年代末斯大林个人独裁接近登峰造极地步,尤其是在伏龙芝、古比雪夫等军队将领去世之后,对斯大林而言,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功臣无疑成为妨碍其个人专政的最大绊脚石,所谓“功高震主”,因此,他的被处决也就顺理成章了。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对斯大林的为人深有了解,因此他在法庭上抗争无效后坦率直言:“这个法庭只能以三流侦探编造出来的假文件为凭据。”“我要你们转告约·维·斯大林,说人民的敌人、红军的敌人是他,而不是我,说他才是天底下至今还从未见过的大罪人。”

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被杀对苏联军队的损失是巨大的。德国参谋总长闻听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被处死的消息后说;“可以不必把苏联军队看成是一支武装力量了。”继图哈切夫斯基之后,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在两年的时间里,苏联红军所有军区司令员和各军区军事委员会成员,全部军长、大部分师长、旅长,一半以上的团长以及三分之一的团政委全部被指控为人民的敌人。其中被杀害的各级军官是:5个元帅中的3个,5个一级集团军长中的3个,10个二级集团军长的全部,57个军长中的50个,186个师长中的154个,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委的全部,28个军政委中的25个,64个师政委中的58个,456个团长中的401个。这些军队精英的含冤而死使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希特勒认为,苏联高级军事干部最优秀的部分已于1937年被斯大林消灭了,苏联军队没有好的统帅了。基于这种判断,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悍然对苏联发动战争。尽管卫国战争以苏联胜利而告终,但苏联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战争初期一度失去抵抗力,可以说,如果图哈切夫斯基等军事将领没有被杀,希特勒德国也会有所顾忌,斯大林可谓是“自毁长城”。

今年恰逢图哈切夫斯基遇害70周年忌辰,除了缅怀这位含冤而死的杰出苏军元帅,我们还必须深刻思考,为什么像图哈切夫斯基这样为苏维埃政权建立浴血奋战、建有殊勋之臣没有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最终却死在了自己亲手建立起的政权之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究其原因,仍是斯大林一手培植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破坏民主。践踏法制,用行政命令甚至用肉体消灭的方式铲除异己,大搞个人崇拜、个人独裁、个人恐怖。

近几年来,俄罗斯兴起重评斯大林的浪潮,根本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日渐衰微使民众怀念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强大国力,换句话说,对斯大林的重评浪潮正是俄罗斯现实而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映。出现国内学术界有人重提图啥切夫斯基案件的现象不是个案,在俄罗斯也有一些学者借此试图翻案,美化斯大林(如: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著《大元帅斯大林》一书)。对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肯定其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不能一味地歌功颂德,大唱赞歌,对他犯下的严重错误视而不见。甚至颠倒事实黑白,为其错误开脱罪责。我们应该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使具有客观思维和良知的人经过反恩,客观公平地评价斯大林,是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只有认真总结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这才是有良心的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