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英国曝中国遏喉伦敦 暗地控制能源供应 /

英国惊曝中国正遏喉伦敦 暗地控制能源供应

中英关系自卡梅伦首相卸任后,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世界媒体宣传大有“中英不破裂不罢休”的趋势。近日,甚至爆出,中国正遏喉英国,一点点控制着英国的能源供应。

《每日邮报》8月25日以《令人恐惧,中国正暗地里一点点控制英国的能源供应》为题刊登资深财经评论员布鲁默的文章称,北海油田现在已成为没落的资产,但对于很多在战后长大的英国人而言,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在撒切尔时代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是“上帝的恩赐”。它让英国经济现代化,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文章称,即便在今天,北海油田也为英国经济每年提供高达350亿英镑的收入,是英国的主要雇主。但是随着英国石油巨头BP、壳牌等公司逐渐减少昂贵的北海石油生产,外国公司开始介入。“中国控制英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风险很高。如果两国外交上有分歧,中国可能会切断对英国的能源供应,英国的能源独立将受到损害,行业生产和工作机会也会受到影响。”

《每日镜报》24日援引“英国情报机构警告”称,中国成为北海油田最大的石油运营商,中国对英国的战略控制令人担忧。一名前英国情报官员表示,英国最近几年对中国失去很多权力,“中国现在可以威胁切断石油供应从而在谈判中获益,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中英只有合作,没有遏制(图源:新华社)

《泰晤士报》23日还发表社评呼吁“北京在英国敏感行业的利益应该仔细监督”,并建议英国效仿美国,设立委员会监管所有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外国投资。该社评称,现代世界的战略平衡已经不再仅关系到弹道导弹、航空母舰,还包括瘫痪敌手经济的能力,干扰国家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的能力,如何在未来战争中领先敌对强国几步。因此当中国在整个欧洲大规模收购的政策将眼睛盯上北海时,应当保持警惕。

《泰晤士报》8月23日分别刊登报道和社评,称中国国有企业已然成为苏格兰北海油田的最大开采者。 英国《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24日跟进,渲染称“中国对英国的战略控制令人担忧”,并扯上被英国新政府暂停的欣克利角项目。

“中国控制北海油田开采,国企钻井平台被称作战略武器”,《泰晤士报》23日报道称,“中海油所拥有的尼克森石油公司(Nexen)在北海油田每天开采大约20万桶原油,超过北海油田总产量的10%”,“这同时意味着,去年英国将20亿英镑(1英镑=1.3247美元)的税收减免都给这家中国国有企业”。

报道称,2012年时,中海油公司高管将在南海的深海钻井平台称为“移动的国家领土”和“战略武器”。 而事实是,尼克森石油公司是加拿大石油运营商,一直在英国北海油田有业务,2012年经加拿大政府批准,被中海油收购。

对此舆论混乱的状态,中国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24日指出,目前英国媒体的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官方声音,是否代表着英国对外政策的改变,还需要观察。

“外国石油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并没有特别明显经济收益的地区,让人生疑:中海油参与北海石油很有可能是为了提高其软实力。”该专家称,“这可能是提振中国公司在欧洲范围内开展业务中合法性的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泰晤士报》23日的报道还提及被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暂停的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称中国对英国能源基础设施感兴趣令安全领域专家担忧。社评称,“梅首相在向北京开放核工业的问题上保持谨慎,同样正确。这样的谨慎态度应该延伸到所有中国战略收购。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现在英国政治正处于调整期,严格来说,目前英国政府还属于“危机内阁”。实际上,即使在中英关系最好的时候,也始终有一些势力或者是一些看法,把中国看成是威胁。只不过卡梅伦政府时期,希望与中国主动交流的看法占了上风。现在当英国政府政策调整时,原来那些指责与中国走得太近的声音又出现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表示,英国国内对华态度有务实派,但也有要求不能因经济利益和中国走得太近的势力。梅政府上台以来,这一派不断炒作“中国威胁”,企图改变上届政府的务实合作政策。但总的来说,与日本、美国相比,英国或欧洲国家把中国崛起当作发展机遇。在对华投资政策上,英国也是对中国投资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日前,应该新政府刚刚派外交部政务次官沙马(Alok Sharma)寻访北京,并给中国国际主席习近平带来了梅总统的亲笔信。信中明确表示,期待出席九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英方支持中方成功举办峰会,期待加强与中方在经贸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