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珍珠链难串成 三难题或让北京海外折戟 /

珍珠链难串成 三难题或让北京海外折戟

对于关注中国全球战略的研究者来说,中共的十八大或许是一个分水岭。自从这次会议提出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之后,北京在海外的布局动作明显增多,特别是人们观察到将太平洋和印度洋作为两翼经营的两洋战略渐趋成型,全球布局由点到面,逐渐呈现出有规划、有路线、有目标的递进特点。

而随着近日吉布提中国军事基地开工的消息,这一看法进一步得到印证。8月2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访问吉布提,拜会了吉总统盖莱、外长优素福,报道中说,“吉方感谢中方长期帮助吉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支持吉铁路、港口、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吉布提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中国在吉布提的军事存在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担忧,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印度等,尽管这些国家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别,但核心是确定的,他们质疑中国正在致力于拓展自己的海外空间,且谋求这些港口或基地实现贸易和军事的双重效用,并将之形容为一条“珍珠链”。

毫无疑问,中国确实在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海洋,但是否能够如某些声音所说,中国正在体现出某种战略经营的“攻击性”态势,而此去就一帆风顺呢,恐怕未必如此。

在设想中,中国未来十年内有望在印度洋地区最终形成以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为核心的北印度洋补给线,以吉布提、也门、阿曼、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为核心的西印度洋补给线,以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为核心的中南印度洋补给线,这个三线远洋战略支点,将有效保护中国的海上通道安全,进而实现两洋出海的构想。其中沟通南海和阿拉伯海的一系列港口更将被建设为军事基地,以实现海外投送。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在按计划建造(图源:其他网络来源)

想法很好,但有三个现实问题或会给这个设想造成不少困扰。

其一,大国的干扰。中国要东出太平洋,西进印度洋,必然会破坏目前两洋的利益格局,尤其是在印度洋区域,已然成为一块战略高地,中国想嵌入新的力量,利益相关国自然会有所动作。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的地缘格局出现一个明显转变,即泛中亚地区成为全球地缘轴心,主要大国都在朝这一方向倾斜力量。中国经略印度洋是一种必然,美日印等国同样如此。事实上,相比起珍珠链,一带一路或更能全面反映中国的战略图画,而在海路推进上将遇到的困难也绝不会比陆上更少。印度针锋相对的“季风航路”和日本的“安保钻石”且不说,美国也不可能轻易让渡话语权,中国在缅甸和斯里兰卡的港口建设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原先的预想都打了不少折扣。

更为致命的一点是,一个军事基地如果不能做到在所属地区单独存在,其实际价值就会大为降低,吉布提是为一例,中美两基地仅距数公里,军事意义不大。而在小国普遍奉行大国战略,摇摆取利的前提下,中国于印度洋上想有所成就,恐怕需付出更多的时间的财力。

其二,相关国家的内部因素。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中国长期以来在外交经营上的上层路线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世界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泛起的状况下,中国在不少投资方向国的口碑有所降低。民间的厌华恐华情绪滋生之后,中国的深入就会困难重重。

典型如缅甸,中国在缅的很多项目目前都处于半停工状态,如密松水电站等数个一带一路的标杆工程都已长期搁置,皎漂经济特区之前也没有做下去,转手日本后,反而发展了起来。资源或利益攫取者的形象一旦固化,将会给中国对外进展造成巨大损害,相关国家为了中国强逆民意大概不太可能,互惠互利的经济项目尚且举步维艰,遑论可能动辄得咎的军事基地。

其三,中国自身的考量。要准确判断中国海外布局的意图,首先要看清楚中国对自己的定位——海洋强国,注意,是海洋强国而非是海洋霸权,北京不会愚蠢到在大洋中和美国全方位较量,至少当下相当时间段内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接近中国战略决策层的人士也透露,中国真正看重的是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而非是建造军事基地本身。即令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中国也不可能将高价值的军事装备或基建部署到印度洋上,整个该区域基本都处于印度的海空打击范围内,中国专注于军事投入一方面没有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无异于使海军化整为零,这对于还不够强大的中国海军而言,显然也不够明智。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真正想做的是彰显存在而非是实现介入,海上通道的安全是中国目前的最高目标,一些“双重用途后勤设施”或是中国需要的,但大举铺开军事基地不太可能,至少还不到时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