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香港新政态 青年上位利益多元 /

香港新政态 青年上位利益多元

香港回归后竞争最激烈的第六届立法会选举,在各方政治力量混战下落幕。这场选举,将一直以来传统泛民主派与亲政府建制派的两大阵营之争战场拉宽,在非建制派内部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泛民主派与新兴政治组织以及中间温和派的竞逐直至选举公布的最后一刻。非建制派在苦战后终守住地区直选的关键少数否决权的19席(地区直选共35议席),建制派则取得16席。整场选举,在地区直选和功能组别共70席中,非建制派由上届27席增至今届30席,建制派获得40席。由今次选举结果来看,未来四年的议会政治局面将会出现一定转变。

非建制派碎片化之局已成

今届立法会选举,主战场不在建制与非建制两大阵营,而在非建制派内部。由选举提名期开始,泛民之间缺乏协调以致在竞逐五个地区直选议席以及被视为超级区议会的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上,派出大量参选名单而摊薄票源,形成相互之间恶性竞争。遂导致9月4日投票日,泛民阵营中许多候选人纷纷因选情陷入苦战而向选民打出告急牌,甚至连一直在民调中领先的候选人如九龙东的谭文豪、超级区议会的涂谨申亦因混战所累变得没有必胜把握要向选民告急。泛民为稳住基本盘,被迫作出弃保,部份泛民参选人如港岛区直选候选人徐子见、司马文,以及超级区议会的公民党陈琬琛、民协何启明、新民主同盟关永业,为令泛民主派可集中票源给胜算较高的候选人而宣布停止竞选活动也即是变相弃选。

在这种混乱的战况下,传统泛民小党遭“灭党”,民协今次派出争取连任的冯检基在内三队参选,结果全军覆没。新民主同盟包括召集人范国威在内两队参选,同样全军覆没。工党虽未至于灭党,但派出3名现任立法会议员何秀兰、李卓人、张超雄,最后只有张超雄可以连任,使该党变成“一人党”。现时每名立法会议员每年约有100多万元港币薪金,这对政党尤其是小党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一旦失去这笔资金而要另觅资源,对小党的持续性发展无疑是沉重打击。填补以上政党议席空缺的,则是主张民主自决的刘小丽(九龙西地区直选)、朱凯迪(新界西地区直选)、香港众志的罗冠聪(香港岛地区直选)。以及激进本土派的青年新政梁天恒(新界东地区直选)和游蕙祯(九龙西地区直选),以及热血公民郑松泰等人。在这种形势下,非建制派碎片化的格局正式形成。

这种碎片化的使原先的政党架构淡化,而个人风格及更多的利益诉求凸显。特别是一些新入选青年,有些很难依照以往的政治分类进行定位,之前的泛民主派称谓已不能完全涵盖,最后只能统称非建制派。

青年参政拉阔议会政治光谱

今届青年议员数目远较上届多,传统政党完成世代更替,加上新兴政治组织的年轻面孔,令地区直选和超级区议会共40议席的议员年龄大幅下降,平均46.5岁,较上届的平均60.8岁,年龄下降了13岁多。有些新人甚至尚未有社会工作经验,议员成为第一份工。这些年轻势力将会为议会带来一定的新思维,这亦是选民期待已久希望可以打破政坛长期被“政坛大佬”占据的闷局。

另一方面,非建制派碎片化的另一面相是将现时议会的政治光谱拉阔,由现时泛民主派、建制派,增至泛民主派、民主自决派、激进本土派,以及建制派的政治多元局面。在现时香港社会撕裂严重的情况下,政治光谱拉阔有助疏导民情,有助疏缓社会焦躁的情绪。同时,原本以街头抗争作为主力的新兴政治组织,在进入议会后必须要回归到理性务实态度来处理各类议题,这有助增加议会内外的理性声音。

亦有人担心,这些不够成熟的青年会不会带给新一届立法会更过激的斗争形态。但也有不少政治人士认为,这些政治新丁不论怎样的政治诉求都好,进入立法会依照正常的游戏规则一定好过放任他们在街头不受束缚地抗争。应该相信香港的法制与规范有能力维持架构稳定。

香港第六届立法会选举产生70名议员(图源:香港01)

泛民主派已到分久必合的阶段

泛民派面对政治三元甚至四元的格局,小党尤其在选举中失利甚或被灭党的,要如何持续发展下去甚或生存下去,成为必须要考虑的课题。正如新界西地区直选朱凯迪,在当选后表示,民主派应到了分久必合的时候。事实上,这并非新课题。在今次选举中遭灭党的民协,早在2010年曾主动找民主党商讨有关两党合并的事宜,在但双方条件谈不拢下告吹。至2015年,同样走基层路线的工党和街工,在区议会选举前亦曾传出合并的可能性。至今届立法会选举,同样走街头抗争路线的社民连和人民力量,为争取胜算,双方组成联盟共同争取议席。而新界西一些在竞选中落败的走基层路线的政治组织,路线和理念相近。今届立法会选举会否促成这类小党和政治组织,来思考合并或紧密合作的关系呢?未来的香港政坛将在一股求新求变之中稳步向更成熟的议会政治方向发展。

体现港人在重大问题上的理性

这次选举前夕,就甄别参选人的“港独”理念,剔除个别参选者,香港社会曽掀起不小风波。以至于港府高调进行抗暴力冲击选举的演习。社会也有不少担心选举秩序能否保证。但刚刚结束的选举应该说十分平和,但投票率创下回归后最高,一些票站通宵出现等候的人龙,一片井然有序。反而是政府方面预想和准备上频频出错。

同样,在入选人士的选择上,不论是泛民方面还是建制方面,都有之前的激进人士落选。同时港人也用选票反映了他们对年轻人的希望,体现求新、求变的心态。更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北京驻港机构再次运用传统干预操作的方式,调动一切资源力保自己中意的人入选,甚至有建制派当选人毫不忌讳地拜谢中联办。但总体成果不彰,港人用选票表达了他们的不满。没有冲撞,没有打骂,投票日的香港,港人冷静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力。

这次选举,是在香港经历了两地矛盾、基本法讨论、本土争拗甚至被称为港独泛滥的时刻举行,也是在发生占中、旺角骚乱、社会撕裂后,这样的理智就更难能可贵。如果在更大的背景看,这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政治中的一次值得深思的实践。北京应该更加认真和清醒地理解香港,同时被港人付托希望的年轻人亦要珍惜通过合法选举得来的参政机会,在代表选民及影响香港方面更好地发挥建设作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