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意义重大!南海断续线划分依据被发现 /

意义重大!南海断续线划分依据被发现

南海主权问题有了地理学领域的新发现。近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几位地理学者,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南海海底三维地形模 型,并对1947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印制的1:40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中的11段断续国界线进行了精确定位,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1947年南海断续国界 线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而总结出南海断续国界线划定的地形依据。

综合媒体13日报道,他们发现,断续国界线独特的外形与南海海域四周环绕的岛弧、大陆坡、大陆架的分布位置和走向保持了高度一致,充分显示出当时地理学家们通过南海海底地貌特征进行划界的可能性。

民国政府发布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图源:微博@单之蔷)

他们推测出当时划界遵循的原则:在大陆架浅海盆地、海峡处,通常沿两国岸线中点、海峡中线进行划分;在具有明显地形变化的部位,通常沿海槽坡麓或海 槽槽沟中线进行划分;在中南半岛东侧陆坡区和南侧巽他大陆架,通常结合岸线走向及下伏地形特征进行划分。并且断续线一般落在同一种地形之上,保证了其完整 性、连续性。

为了验证猜想,需要做更多证实工作。唐盟在王颖和马劲松已经精确定位11断线的基础上,把11条断续线从西北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在每条断续线上从两端点和中点向下做出海底地形的三个剖面图,然后一一分析这些剖面图中断续线与地形剖面的关系。

南海断续线是根据地形划定的(图源:微博@单之蔷)

第一条和第二条段线,是划分北部湾中国与越南的界线。北部湾的地形是变化不大的海底盆地,因此不需考虑分开两种地形,要考虑的是中越陆上的国界怎样延续到海里。

因此第一条段线主要是为了把陆上的国界线平滑顺畅地延伸到海里,第二条段线以等距离中线的方式划分了中国与越南北部湾盆地南部的界线。

从第三条段线起,地形的原则开始发挥作用。这条段线沿着越南北部大陆架与中国西沙海台的交界处划定,它分开了这两种地貌单元。

第四条段线划分了中国南沙群岛与越南东南部大陆坡的界线。

南海断续线其实离周边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图源:微博@单之蔷)

第五条段线呈弧形,形状与纳土纳群岛的岸线走向相似。这条线分开了中国的南沙群岛与纳土纳群岛两大地形单元。

第六条段线位于平缓的巽他大陆架上,划分了巽他大陆架北部婆罗洲与中国南沙的界线。

第七条段线与南沙海槽东缘平行,呈直线状。

第八条段线与巴拉望岛平行,划在了大陆坡上。

第九条段线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北吕宋海槽内。

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段线穿过巴士海峡,是台湾岛与吕宋岛天然分界线。

南海地形图(图源:微博@单之蔷)

以上可以看出11条南海断续线中有7条是依据地形划出来的。

因此,11条南海断续线是精准划定的。不仅条数是有根据的,而且长短、形态、疏密都是精心研究,随着海底地形的变化而变化的。

但1953年去掉了北部湾的两条断续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远。一是把陆上国界向海中延伸的第一段去掉了,遮掩了11条断续线就是国界线的这一重大性质规定,使得后来学者纷纷研究所谓的断续线的各种性质、意义这一子虚乌有的问题。

二是丢掉了白龙尾岛,因为按照王颖团队量算出来的断续线的坐标,白龙尾岛是在第一条断续线中方一侧的,去掉了第一条断续线,就看不出这一点了。白龙尾这个小岛简直是北部湾的定海神珠,谁占有它,谁就占有了北部湾大部分海域。

因此,为了历史的延续,为了主权的继承,应该恢复1947年11段线的原貌。

对于外界称中国将断续线划到别国门口说法,研究团队称,一方面周边国家的大陆架和岛架本身的狭窄;另一方面比例尺造成的误解,其实断续线离周边国家最近的距离都超过了40海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表示,无论如何,都应该说这是中国地理学家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