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天宫二号中秋之夜赴太空 迈向空间站时代 /

天宫二号中秋之夜赴太空 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新华视点:【天宫二号是中国建空间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技术验证】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说,天宫二号将进行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这将是我国建设空间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的技术验证。天宫二号只有一个交会对接口,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撤离太空后,明年会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

新华社酒泉9月15日电(记者李国利、王婷)9月15日22时04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奔赴太空。

明月清辉,西北戈壁的中秋,夜色宜人。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依偎着湖蓝色的发射塔架,静静等待又一个激动人心时刻的来临。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第12次飞行。

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以来,中国航天人一步步向空间站时代迈进。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便定下的目标。

“30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王洪志的声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上空响起。

王洪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第5位零号指挥员。5年前的那个秋天,正是在他前任的口令声中,天宫一号(微博)开启了太空之旅。

天宫二号是天宫一号的备份产品,同样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

“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的使命任务有所不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天宫二号的任务包括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发射天宫二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关键技术验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皓月长空,星光点点。发射场又一次响起王洪志的声音:“5、4、3、2、1,点火!”

22时04分,长征二号FT2火箭喷涌着橘红色的尾焰徐徐上升,给这个月圆之夜,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靓色。

22时2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发射成功。

按照计划,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分别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将于10月中旬发射,天舟一号则在明年上半年升空。

“这与中国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武平说。此前的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都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高度上展开的。

“天宫二号发射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核心任务之一。”周建平说,“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后,我国将开始建造中国空间站。”

2016年的中秋之夜,中国向空间站时代大步迈进……

天宫二号发射特写:掌声里的“中国时刻”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天宫二号发射特写:掌声里的“中国时刻”

梁晓辉 祁登峰 韦琳可

一次次的掌声,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响起,回荡在15日中秋夜。

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在这个曾伴嫦娥升空、送神舟飞天的中国航天飞行控制“神经中枢”,现场人们再次用掌声标记出人类航天探索的又一个“中国时刻”:天宫二号发射。

“30分钟准备!”21时34分,调度声响起。中心飞控大厅巨幅屏幕上的实时画面上,发射场的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正在撤离,飞控大厅的气氛开始紧张。

此刻,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中心副主任李剑坐在飞控大厅任务指挥席上,脸上看不出太多紧张。尽管中心飞控面临着任务周期长、试验项目新、技术要求高的严峻挑战,但科学完备的飞控方案、稳定可靠的软硬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飞控技术的突破,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现场万事俱备,只待“中国时刻”的到来。

“1分钟准备!”22时03分,现场总调度戴堃的声音再度响起。

“10、9、8……点火!”

22时04分,大厅所有的人都看向了大屏幕。在巨大的轰鸣声、喷涌的赤焰中,火箭喷薄而出。

随后,“飞行正常、遥测正常、跟踪正常、发现目标!”来自不同方向测控站的报告声接连响起。中心飞控科技人员紧盯电脑屏幕上的实时画面,指尖飞快处理着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一串串数据信息。在他们的手中,这些数据将转化为飞行器的实时状态,有如手中握着一条无形的线,时刻掌握天宫二号的“脉象”。

“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器箭分离!”飞控大厅里掌声一次次响起,天宫二号向太空飞去。也就是在这一刻,任务的接力棒正式传递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手中。

“帆板展开正常!”22时16分,天宫二号如大鹏展翅般打开了太阳能帆板。

此时,在与大厅一墙之隔的轨道室机房里,轨道工程师张宇正飞快计算着飞行器的入轨参数,这是“接力棒”交接至关重要的第一棒。天宫二号是否成功入轨,“接力棒”是否成功交接,一切都看张宇的计算结果。技术人员在等待,所有关注发射任务的人都在等待。

22时22分,总调度戴堃的声音再次传来:“天宫二号已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工况正常!”

猛地,紧绷着的人们一下子释放了热情,掌声再起,又一次标记了航空探索里的“中国时刻”。(完)

生活服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