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在全球产能过剩时 油价天险易守难攻 /

在全球产能过剩时 油价天险易守难攻

北京时间9月13日,国际原油价格陷入多空交战,市场也因此出现剧烈震荡。据了解,受到石油输出组织国家(OPEC)预估非OPEC国家上调原油产量,以及美国能源业者连续两周增加钻油平台数量影响,全球油市存在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然而,受到市场传闻指出伊朗可能将加入OPEC冻产协议的影响,国际油价随后翻红。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于OPEC与非OPEC国家间能否就减产事项达成共识仍不表乐观。早在本月6日,在杭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会议(G20)上,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便就石油减产一事同沙特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亲王展开会商。消息传出后,市场随即剧烈反应,国际油价瞬间上涨6%来到49.4美元,逼近自油价崩盘以来的50美元天险。然而,俄沙两国最终仍未就冻产达成共识,也让这波反弹遭诟病为无基之弹。

原油价格能否突破50美元天险?(图源:Reuters/VCG)

从何而来的油价天险?

自2014年中,受到全球经济景气持续衰退影响,国际油价随之呈现严重下跌走势。以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 Oil)期货走势来看,2014年6月成交价格为113.5美元,到了2016年元旦,成交价格来到36美元的波段低谷。在实质需求疲软情况下,国际油价陷入了长瓶颈的盘整阶段。

自2015年11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便稳定介于30至50美元之间。相较于先前巨幅震荡,窄幅波动的油价意味着市场不再对全球经济走势做出过度乐观的预期,取而代之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密切跟踪。

作为工业之母,国际油价的震荡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而超额的货币供应则让市场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然而,在当前各国央行纷纷通过量化宽松(quantity easing)手段来扩大货币投放量之际,国际油价并未如市场预期的因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上涨。纹风不动的油价波动意味着货币传导机制失灵,货币并未流入实体经济,这也导致了国际油价迟迟难以摆脱“筑底”阶段。

原油产能严重过剩

除了实体经济缺乏增长动能外,单从产能组成结构来看,国际油价同样很难在2020年之前恢复到2014年的荣景。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全球经济触底,原油价格来到97年金融危机后的波段低点。随后,新兴市场带头反弹,连带导致油价迅速上涨。

自2001年11月至2008年6月,布伦特原油价格由19.65美元上涨至139.56美元。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为产油国与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也促进石油大厂加大探勘、技术创新以扩张产能。这也为当前石油产能过剩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供给侧来看,当前全球原油供应可说是源源不断。近年来,随着两伊局势渐趋稳定,自911以来因地缘政治动荡导致的供给短缺预期正逐渐下降;此外,非欧佩克国家逐渐取代传统产油国成为石油供给的中坚力量,包括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凭借着后发优势迅速占据欧佩克国家市场份额。最后,技术革新也让美国、阿根廷的页岩油(Shale oil)与加拿大油沙等非传统来源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供给,这些国家也顺势跃升为名副其实的产油国。

从产量来看,2014年,美国、俄罗斯纷纷超越沙特成为全球第一、二大产油国,而在技术创新加持下,加拿大也取代中国晋升为全球第四大产油国。

值得留意的是,在2008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阶段,全球主要石油公司的加足马力积极扩张产能。在过去八年间,石油业陆续在各地完成了探勘、挖掘、量产的生产周期,当前全球原油产能正处在历史上少数供给严重过剩阶段。

然而,面对金砖国家增长引擎陆续熄火,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从以往的粗放型增长逐渐转变为集约式增长,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不再如以往迫切。这些因素都对短中期国际油价走势起到平抑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全球经济正因产能过剩而陷入通货紧缩,原油产能过剩更是其中极为关键的原因之一。毕竟,作为工业之母,石油可说是制造业乃至能源行业的上游原料,当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低迷,在价格传导下,中下游产品价格也随之下跌。也因此,面对当前因景气低迷而陷入的通货紧缩,各国亟需拿出去产能调结构的决心,才可能尽快让经济增长恢复正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