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资本涌入欧洲尖端技术产业引发担忧 /

中国资本涌入欧洲尖端技术产业引发担忧

Imaginechina, via Associated Press
在2015年的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与会者在观看欧洲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库卡的产品展示。该公司于今年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

香港——一个客户在最后时刻取消一笔大订单后,德国高科技公司爱思强(Aixtron)的股价迅速下滑。数月后,在其股价依然萎靡不振之际,一个中国投资者同意买下公司。

如果此事真是这么简单,只是有人做出了明智的交易决策就好了。

然而,根据提交给金融监管机构的文件及该公司公告显示,那名客户、买家与中国政府之间存在一个关系网。这种关联,突显出胃口越来越大的中国企业和北京的长期产业政策之间颇为模糊的界限。

“爱思强的例子非常清晰地表明:这并不是常规的投资,”在位于柏林的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担任主管的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说。“相反,我们看到受政府控制的资本在幕后发挥着作用。”

中国领导人表明了利用国家基金获取并引入海外技术能力的意图。近年来的一系列收购也突显了这一策略。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约既涉及私人投资,又涉及由政府策划的收购,该如何对待?它还引发了关于收购目标未来命运如何的疑问,以及这些全国性龙头企业最终是否会被纳入中国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海外掀起投资热潮,越来越多拥有尖端技术的欧洲企业成了它的目标。作为其中一员,爱思强提供了一个可资研究的案例。

作为大学衍生企业,爱思强雇用了数百名技能高超的工程师,在生产制造半导体所需先进工具方面拥有数十年经验。它的系统可以让化学品进行原子层沉积,由此生成的晶体是生产芯片和发光二极管的必需品。

在2015年,中国东部城市厦门的三安光电公司在最后时刻撤销了一笔大订单,这让爱思强遭遇了需求全面下降的状况。

这个决定导致爱思强的股价大幅下挫。到了今年5月,它接受了中国投资基金福建宏芯的收购要约。

不过,三安光电和福建宏芯有许多关联,其中牵涉到一名共同投资人和一种既有的财务关系。这显示了牵涉中国的交易背后,常常隐藏着利益冲突。

商人刘振东持有福建宏芯51%的股份。墨卡托中心称其极可能和政府有瓜葛,但这一点难以追查。受控于当地政府的投资基金厦门博灏持有其余的股份,它本身和三安光电有关。

提交给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份文件显示,2014年底,三安光电欠厦门博灏3亿元人民币,约合现在的4500万美元。次年另一份文件显示,厦门博灏欠三安光电2.4亿元人民币。尽管文件未对上述资金流动做出说明,但它们似乎和厦门博灏为三安光电提供资金支持有关。

二者之间还存在其他一些关联。厦门的另一家国有投资企业在这两家公司里都持有股份。此外,一家业务范围更广的全国性投资基金在三安光电持有股份,正通过自己的子公司为收购爱思强提供贷款融通。

爱思强接到收购要约的消息宣布仅3天后,一家新公司在台湾海峡沿岸城市泉州注册成功。三安光电是该公司的一个投资方,而公司注册地址,与福建宏芯在收购爱思强的要约文件中列名的地址相同。

这些关联不一定意味着存在违规行为。不过,它们会让人怀疑,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高科技投资狂潮的中国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

“中国外向型产业政策规划的中期目标,是取代国外的科技龙头企业——不只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全球出口市场上,”韩博天称。

他的说法与美国及欧洲官员的抱怨相呼应。美欧官员称,虽然中国企业——包括那些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可以向西方企业发起收购要约,但如果换成西方企业收购中国企业,在中国则通常不被允许。

德国经济部拒绝就爱思强收购案置评。福建宏芯、厦门博灏及刘振东也拒绝置评。三安光电未回复置评请求,但爱思强在一份声明中称,三安光电之所以取消订单,是因为“特定的工艺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8月份的面向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爱思强首席执行官马丁·格特策勒(Martin Goetzeler)说,三安光电和福建宏芯之间目前不存在投资关系——当初首先报道这种关系的是德国杂志《资本》(Capital)。

向爱思强这样的公司发出要约,反映出中国沿用多年的投资模式发生了转变。

总体来说,手持支票簿的中国公司是受到欧洲欢迎的。它们为境况不佳的欧洲企业,包括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vo)、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法国度假区运营商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和希腊比雷埃夫斯的港口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

但过去两年里的交易开始把目标对准拥有关键技术和标志性品牌的前沿企业。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和墨卡托中心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这类交易达到了创纪录的200亿欧元。

最紧张的大概是德国。今年,该国的爱思强和著名机器人公司库卡(Kuka)均被中国收购。库卡的技术在德国的汽车工厂里随处可见。据墨卡托中心称,主要因为这两项交易,德国成了欧洲2016年迄今最大的中国投资接受国。

在美国,中国公司对芯片企业发出的多项要约因监管机构的担忧而被迫取消。监管机构叫停了三安对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提出的收购提议,美国财政部下属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正在审查对爱思强提出的收购要约。

相比之下,欧洲的法律几乎没给政界人士提供阻止收购的途径,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尽力尝试。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ois Hollande)警告中国酒店集团锦江不要试图收购法国酒店连锁品牌雅高(Accor)的多数股份。上月,出于因涉及中国公司而产生的安全担忧,英国首相特丽莎?梅(Theresa May)推迟了一个核电站项目的批准。(该项目现在已经获批。)

在德国,收购库卡一事引起了特别的关注。政界人士常说此事象征着德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该国经济部对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库卡一事进行了调查,但最终断定交易未达到进行正式审核需满足的严格条件。美的现已拥有库卡95%的股份。

除政治外,支持中国公司发出收购要约的资金的来源也引发了担忧。

爱思强收购案尤其体现了其中的难度。

无论是爱思强的客户三安,还是买家福建宏芯基金,从根本上都是政府资金的接受方,政府此举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其半导体实力。尽管尚不清楚这两家公司是否以某种方式进行了协调,北京为发展其半导体行业而采取了一种新方法,它们都是这一方法的产物。

以前,中国政府会将资金发放给多家著名的国有企业。现在,这些资金通过中央和地方投资基金的形式发放,投资基金再将它们发放给博灏和三安这种较小的公司,或是再经由它们进行发放。

迄今为止,德国公司仍能在品质和技术上领先于中国和其他竞争对手,但民众对中国公司正在迎头赶上的担忧日渐加剧。

“很多德国人对中国公司收购德国著名科技公司非常担心,”德国投资者保护组织SdK的发言人丹尼尔·鲍尔(Daniel Bauer)说。“人们担心外国投资者只会转移专业技术,无意于保留设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