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奇闻录:陈光标和乌坎的奇妙联系 /

奇闻录:陈光标和乌坎的奇妙联系

陈光标揽镜自赏,问秘书:“瘦标哥与胖标哥孰美?”秘书答:“标哥,胖瘦不要紧,有钱就美,没钱就不美了。”陈光标恍然惊醒,才觉周围已然惊涛拍岸,浪头都朝着自己的保险柜涌去。

中国是不缺热闹的,财新网一篇特稿石破天惊,将陈光标扒个底儿掉,说其慈善数字以注水为主,靠倒卖拆迁项目赚钱,涉嫌围标、违规转包,拿着跟领导的合影骗捐款、骗头衔、骗项目。随后舆论躁动,各家媒体、各色文章紧跟爆料,说陈光标的妻儿如何、父老如何,被塑造成中国首善是令计划的手笔云云。

试举几个标题,“陈光标已成中国慈善界的负能量”、“陈光标落幕:首善另一面是精明的政商逻辑”、“陈光标再次深陷质疑,到底是首善还是首骗”……

标哥危矣。很多文章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显然准备已久,一朝释出,陈光标要抗住怕得费些功夫,并且爆料文这样的不约而同,似乎也是意在达到某种目标,标哥大抵真的是要倒掉了。

陈光标陷入传闻漩涡(图源:VCG)

其实这并不让人十分意外,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近些年来在中国非常高调的公众人物基本都难逃倒掉的命运,至少都变得低调了许多。陈光标只是这个舆论生态中的一景,他见证了其间的驳杂、愚弄和凶狠,是实施者、投机者和获益者,也是承受者、被套者和受害者。

那么陈光标和乌坎有什么联系?当然没有直接相关,但在二者身上却都演绎着同样的套路。

说起乌坎,不外土地纠纷与民主试验,也就是基层治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要说乌坎村民真正关心什么,恐怕还是土地多些,但媒体们显然更乐意谈政治问题。同样是事件的症结,为什么前者就少有人谈呢,因为基层治理没意思,所以就把它缩小,小到变成事件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附加属性。

而民主多么宏大,多么政治正确,多么兴高采烈,既能彰显自己普世无量,又可体现不畏强权仗义执言,那么就把它放大,放大到整个事件的全部,这实在一本万利,是件顶好的买卖。不信回头看看,轰动一时的甘肃杨改兰惨事,现在又向何处去找踪迹呢。

陈光标也是一样。标哥的未来会如何,不好下定论,也不太重要,大部分观众已经得到了满足。本该是事件主角之一的慈善去哪里了呢,整件事由慈善而起,却不会由慈善而落,因为慈善好乏味,八卦多有趣,所以慈善就被缩小,当陈光标身败名裂,走出人们视野,这桩事件的所有意义怕也就随之完结了。

似乎可以这样总结,当今社会沉迷在议题高潮中,人们都是那样的迷恋解构与破坏。当议题出现,整个社会便立即去寻找可以解构与破坏的焦点,然而在肌体猛烈地颤抖几下之后,人们的兴趣就迅速消退,他们要的是“享受”议题而不是“解决”议题。

媒体市侩化该承担这个责任,市侩的舆论造就市侩的受众。

他们惯于在某些事件爆发时先做阿Q,用自己的爱好和偏见臆想事情的真相,只把自己爱看的爱听的挑出来口耳相传;而当真相逐渐展现,却未必如愿时,他们就做阿炳,埋怨自己视野被遮,两眼抹黑;等到真相大白,再无可躲避之际,他们还能做阿娇,“我好傻好天真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