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蔡英文执政危机:被民进党遗忘的初心 /

蔡英文执政危机:被民进党遗忘的初心

蔡英文执政才破百日,一波接着一波的游行示威就开始上场,继9月3日退休军公教人员协会上凯道抗议后,观光业者12日同样发起游行,据台湾媒体统计,9月份几乎每周都会有上街抗议事件。从“二合一”选举获胜到520全面执政,蔡英文政府曾信心满满,然而这些游行无疑宣告蔡英文面临执政危机。

蔡英文在创党30周年记者会上表示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面对危机的蔡英文,于9月21日建党30周年党庆纪念活动即将展开时,许下对民进党的期许:三十岁的民进党如同一个成年人“三十而立”,应该要用成熟稳重的态度,承接人民的意志与托付,稳健改革,走向进步,扛起国家的未来。

然而,民进党能否扛起台湾的未来?毕竟创党时的初心,早已被民进党舍弃。

民进党由“党外势力”催生,是一群反对国民党的“反对派”的集合,他们标榜“民主进步”,反对“专制黑金”,一直在对抗国民党的威权政治,为了民主与自由而奋战。

党外运动的第一次组织化尝试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期,当时非国民党的候选人康宁祥、张春男、黄天福、姚嘉文、以及吕秀莲等人,在选举期间以黄信介、林义雄和施明德为中心,成立“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作为共同的选举后援组织。他们不但举办各种座谈会、记者招待会等,也正式发表共同政见。助选团的总干事由施明德担任。在助选团的协助下,党外人士发动了庞大的文宣攻势,印制自己的传单、海报进行散发,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回应。

可以说,这是蒋经国可以培养与控制的结果,自从1968年全面掌权后,蒋经国小心翼翼的尝试着为白色恐怖撕开了一个口子。经过10年经营,台湾已经形成“控制下有限的民主”,被白色恐怖压制的社会开始有表达的勇气,活络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生命力,从沉闷单一逐渐多元化、自由化。

这种局面因为美国与台湾当局的断交戛然而止。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告知台北,即将终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关系,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当时台湾动荡不已,蒋经国在经济上与民主化的贡献在美台断交下显得苍白无力,他遭遇到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情急之下,蒋经国行使宪法“临时条款”所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即日起停止一切选举活动,但这并不能安抚惶恐的民众。而党外人士更不愿意看到筹划了许久的选举半途而废,反对蒋经国的决定,许信良、余登发等人在12月25日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恢复选举的同时,有感于台湾如同弃儿般的事实,提出了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主张。

这偏离了蒋经国预定好的民主轨道,国民党政府与党外人士的冲突不断加深。虽然蒋经国准许了言论激烈的《美丽岛》杂志发行,然而余登发被捕,创刊后不断被骚扰,以及许信良被迫远走美国的事实让美丽岛杂志的创办者们深信,蒋经国并没有推行民主化的决心,双方积怨加深,最终酿成美丽岛事件。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10日,集会如期举行,演讲者手持扩音器猛烈抨击政府,誓言一定坚持游行。晚上8点多,数千名民众情绪高度兴奋,数百尺之外,奉令“打不还手”的宪兵,隔街站成一线。集会结束后,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双方发生严重冲突。在折返杂志高雄办事处后,双方再次发生扭打,直到11时宣布集会结束,仍有不少民众不愿散去。冲突持续到半夜,军队动用催泪瓦斯,驱散民众。当天夜里,共有183名员警,92名示威群众受了伤。

11日,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与会人士对于高雄暴乱大为震撼。幸好警方自制,加上暴力大部分是一面倒的情形,初期倒使政府方面普受同情。面对国民党内严惩的呼声,蒋经国心情颇为沉重,最终他决定大举镇压,“一则是要在国民党内维持团结一致,也是因为他觉得若非如此,可能会滋生更多暴乱,以致改革的进程失控。”

13日,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处分《美丽岛》停刊一年,查封杂志社台北总部及各地服务处;情治部门当天清晨展开逮捕行动,到14日共逮捕140余人。1980年2月21日,“美丽岛事件”在押涉案人员经军事检察官侦察完毕,黄信介、施明德等八名涉案人员以“叛乱罪”遭到起诉,周平德、杨青矗等三十七人移送司法机关侦办,另有九十一人被释放。当局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审判公开方式,允许电视转播,庭上记录可全文刊载。庭审纪录经媒体媒体披露和转述,美丽岛人士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获得社会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在审讯中的勇敢表现,赢得更多的同情,然而党外精英们都已经被捕入狱,民主运动香火该如何传承?倒是蒋经国看的更清楚一些,他在中央党务会议上肯定了对该事件的处理,“但问题并非没有了,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因此‘美丽岛事件’之后,更应开大门、走大路加强工作,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事情似乎回到了蒋经国的掌控中,然而在当年6月,当局宣布恢复因美台断交而停办两年的选举后,美丽岛事件中的受刑人家属高票当选立委与国代,幕后协调筹组“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团”的张德铭当选立委,参与辩护律师团的陈水扁与谢长廷、苏贞昌脱颖而出,分别当选台北市议员、省议员,从此开启政治生涯。美丽岛事件的巨大影响力体现出来。

然而党外运动的发展并不顺利,毕竟除了对民主的追求,这些人士并没有统一的目标。他们就操作手法,回归宪政的方式以及路线发展展开争论,这些争论一直持续到1985年11月举行四年一度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为了这一选举,党外不同派系冰释前嫌,成立了“1985年党外选举后援团”,提出多达二十项共同政见,这些政见也是民进党创立的基础。

到了1986年,党外运动寻求新的突破,就在这一年年底,蒋经国的领袖生涯也出现惊人的转折,他在确认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决定深化民主、打破威权统治。在蒋经国的开明政策下,民主进步党戏剧般的成立了,费希平这种跟随国民党来台老立委差点成为民进党第一任主席。

民进党以“民主、自决”为口号,指出三大民意机构40多年未曾改选,完全违背了民主政治原则,在台湾已失去了民意基础。他们主张“全面改选国会”,反对任何“充实”方案,特别是反对以设立“大陆代表制”和制定“资深代表退职条例”的办法来延续中华民国法统。此外,面对国民党动不动拿“中国符号”当挡箭牌的做法,他们提出了“住民自决”、“台湾人出头天”等口号进行反制,进而提出了“总统直接民选”、“大量增加增额代表数额”,实行“比例代表制”等不同层次的主张。

与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不同,民进党形象清新、草根性强,充满活力,同时更重视劳工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民进党人曾说:“我们将政治基础建筑在大多数的中产阶层,劳工、农民、弱势团体和其它长期遭受国民党压迫的各阶层上;我们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批判大资本家只剥削压榨而不回馈社会的作法,斗争目标则是对准国民党的党国体制。”

这些诉求引起了社会共鸣,此后民进党发动了多次街头游行活动,争取当局解除戒严、争取国民代表直选与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调整,让被限制政治权利的台湾人民,有更多的参政、议政权。

与国民党完全不同的面貌,通过街头运动与国民党抗争扩大了支持度,加上抛弃了“台独路线”这个选举毒药,民进党很快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1992年底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赢得近三分之一席次;1997年县市长选举,取得了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2000年,党员不足10万的民进党一举击垮了号称拥有200万党员的国民党,一举获得总统大选的胜利。大选前,李远哲发表了《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的文章,认为民进党的清廉可以扫除台湾的黑金政治,协助台湾向上提升。

然而民进党执政后,并没有打开新局,民主、台湾自决沦为选举口号。随着民进党茁壮,开始跟国民党分庭抗礼,它也开始变质,等它终于执政了,伴随而来的却是迅速的腐败、堕落。

清廉形象曾是民进党的金字招牌,然而陈水扁执政八年间与大企业联手,建立政商寻租联盟,并且贪腐问题肆虐。这些问题不仅使民进党与中小企业关系疏远,也失去了很多基层社会运动团体的支持,实际上背离了早期“中间偏左”(centre-leftroute)的社会公平路线。施明德早在2001年就指出陈水扁扫除“黑金体制”却另创造出“掌权者与财团挂钩”的更为严重“白金体制”,并告诫民进党“不要忘了当年是如何严苛的用显微镜看国民党的贪腐”。然而,陈水扁和家人、亲信以及民进党不少政要不断爆出的贪腐弊案,党内盛行的贿选之风,明目张胆的黑金政治,让台湾人感到了深深的背叛。曾被誉为“台湾之子”的陈水扁就这样成为了“台湾之耻”,民进党也随之堕入谷底。

在蔡英文的带领下,民进党清廉形象开始挽回,蔡英文也显示出对分配正义问题的关注。2011年8月,竞选总统大位的蔡英文推出《十年政纲》,重视中下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利益,主打促进分配正义的政策议题,标志着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的回归。虽然在两岸政策上蔡英文始终无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然而她依然带领民进党夺回政权,民间对她的期望不能说不高。但短短百日,这位“以专业知识背景崛起的女性政治领袖”就遭遇了执政危机,民调显示对蔡英文执政不满意度已经超过满意度,或许这些游行并不能改变什么,危机也终将过去,只是在建党30年之际,民进党是否还能找回创党初心,为台湾民众的福祉而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