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揭秘胡锦涛如何“上位” 江泽民曾引荐 /

揭秘胡锦涛如何“上位” 江泽民曾引荐

由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锦涛文选》(简称《文选》)近日开始在中国发行。《文选》分为三卷,收入了胡锦涛在1988年6月至2012年11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独创性的重要著作,共242篇,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首次问世。

北京时间9月23日,中共党媒微信公号披露,《胡锦涛文选》的问世,将公众目光带回到20多年前,年仅49岁的胡锦涛,作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被外界渐渐熟悉。

时间追溯至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选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10月19日,江泽民等7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电视镜头里,江泽民笑着对记者们介绍中共第十三届政治局常委,又介绍了当年新当选的3位常委。值得一提的是,他指着胡锦涛说:“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今年49岁。”

2013年3月17日,胡锦涛(左)与习近平出席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图源:VCG)

此后,胡锦涛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开始,一路“脱颖而出”直至担任中共总书记。

一、邓小平、陈云:要拔提40岁以下的人

1982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会后,部分与会人员留下来参加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

当年7月2日,中共元老陈云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客观存在,不无担忧地说:提50岁左右的人可能争论少些,提40岁左右的人,争论、怀疑会很多。提40岁以下的人,怀疑、争论会更多。既然如此,为什么“纪要”还是“特别写提40岁以下的人这一句?”他自问自答:一是年富力强。二是有意识地培养。经过3年、5年、10年,有意识地培养,选出好的人。三是40岁以下的人中间有人才。四是只有40岁以下的人,才了解“文革”初期青年人当时的想法和表现。

陈云讲话后,邓小平即席严肃指出:“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我和陈云同志交过心的,老实说,就我们自己来说,现在我们退,我们实在是心里非常愉快的。”“我们两个人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会后不久的8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引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对调整领导班子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指示的几项工作的通知》。

随后,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新选进中共中央委员会的210人中,最年轻的是甘肃省建委副主任胡锦涛,当时只有39岁。大会闭幕第二天,邓小平、陈云专门接见了39位新当选的年轻中委和候补中委。

关于这次会见,新华社在题为《新老交替 继往开来》的报道中叙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面,也不是一般的接见。”

不久,胡锦涛这位39岁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就从西部的甘肃被调往首都北京从事团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联主席,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接受锻炼 主政贵州西藏

1985至1992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胡锦涛被派往“老少边穷”的西部地区工作,先后担任贵州、西藏两省、区“一把手”。连同走出清华大学校门后在甘肃工作,他在西部地区工作近20年。

西南最贫困的贵州是胡锦涛的第一站,主政贵州时,胡锦涛42岁,是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经过长期调研,胡锦涛把最典型的“毕节”地区作为改革突破口。经中国国务院批准,1988年“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这也是胡锦涛“开发扶贫”的试验田。

1989年前后,西藏部分喇嘛和教徒,在国外“藏独”分子煽动下,游行示威,制造骚乱。当时,中国国务院下令拉萨实行戒严。1989年1月,邓小平和中共中央为了控制骚乱,决定向西藏派一名新的党委书记——胡锦涛。这是一次临危受命,也是中共中央对年轻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

关键时刻,46岁的胡锦涛敢于担当,稳住西藏局势。在1989年1月的省部级干部见面会上,胡锦涛以三句话稳定军心:“西藏局势要稳定”,“西藏的领导班子要团结要稳定”,“党对西藏的政策要稳定不变”。

到了1990年5月1日,拉萨解除戒严,社会秩序恢复正常。2个多月后的7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赴西藏考察,胡锦涛陪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