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公开东风21C 一石二鸟威慑日韩 /

中国公开东风21C 一石二鸟威慑日韩

中央电视台28日首次公布了疑似东风-21C弹道导弹的高清发射视频,这是该型导弹裸弹的首次公布,其外形细节显示出该弹的一些特有技术特征。中国专家认为,该弹可对加固的地下指挥所等重要坚固目标实施有效打击,同时也具备一定抗击“萨德”反导系统的能力。

据中国网30日报道,从公开的报道看,疑似东风-21C的外形与“潘兴II”相似,共同特征是拥有较粗壮的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再入弹头细长,并配备有空气舵。

专家指出,从上述外形特征分析:首先它是一种单弹头的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其头部尖锐,有利于再入时减少阻力,而多弹头弹道导弹的头部都比较饱满。当然单弹头弹道导弹也可能采用子母弹战斗部,在目标上空一定高度散开,对目标进行覆盖,但这与多弹头是两个概念。

其次,从外形判断,该弹很可能采用了穿地战斗部。“东风-21C”弹道导弹的弹头要明显比早期型号细长,以至于发射筒头部不得不多出一个圆锥来容纳弹头。一般来说,钻地弹的弹头对长度要求较高,因为其最大钻深与侵彻体的长度相关。侵彻体越长,极限钻深就越大。从细长的弹头判断,该型号可用于打击地下坚固目标。

专家认为,该弹末端可实施精确控制和制导。由于导弹的再入弹头安装有空气舵,可以控制弹头的飞行路线。另外导弹头部颜色与其他部位颜色不同,很可能是透波材料,这表明其头部或安装了雷达导引头,实际上,钻地弹头只有达到较高的制导精度才能有效实现点穴式攻击。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潘兴II”采用惯性制导和雷达区域相关匹配技术,圆概率误差达到了30米。当年部署在欧洲配备核弹头的“潘兴II”导弹能够直接威胁苏联地下指挥中心,可以说这种导弹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中导条约。

中国此时大力宣传“东风-21C”导弹必有深意(图源:央视截图)

凭借中国现有电子科技水平,完全可以研制出当年美军“潘兴II”使用的雷达区域相关匹配技术,加之GPS或者北斗卫星制导技术的采用,达到30米的精度问题不大。

此外,从发射视频看,该导弹在出筒后不久的爬升过程中,从弹体上部落下大量疑似运载火箭使用的保温瓦,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该弹的末级采用了可多次开关机的液体发动机的可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该瓦片用于控制导弹制导系统的温度。

外界普遍认为,“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在1,500到2,000公里之间,这个射程能够覆盖日韩以及位于第一岛链上的美军基地。

专家认为,此次央视罕见公布“东风-21C”的发射视频,正逢韩国宣布“萨德”反导系统最终部署地址前夕,或有威慑含义。此外,日本前段时间曾宣称要巡航南海,在东海也蠢蠢欲动,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公布“东风-21C”是一石二鸟。

专家表示,“东风-21”这类中程弹道导弹成本高昂,用来攻击机场等目标可能不太划算,主要仍然是针对高价值目标。利用“东风-21C”攻击“萨德”雷达和导弹阵地,恰恰是战时应对“萨德”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潘兴II”有一大弱点,为了提高末端制导精度,以及末端机动本身导致的阻力增大,其接地速度大大降低,大约为2马赫左右。按照现有的技术来看,相对较容易拦截。

美国曾利用“爱国者-3”成功拦截在“潘兴II”基础上改装的靶弹。但这并不意味着“东风-21C”就那么容易拦截,这正是“东风-21C”比“潘兴II”更先进的地方。

“东风-21C”的弹体更大,按照中国的导弹技术,完全可以为其配备假目标和电子对抗装备提高突防概率。另外,国外普遍认为,中国正在研制弹道-滑翔型的高超音速弹头,研制成功后完全可以用相关技术升级“东风-21C”,进一步提高突防能力,以挫败“萨德”的拦截。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